发病时间:不清楚
医用防褥疮气垫床
补充说明:医用防褥疮气垫床
2014-08-27 21:2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医用防褥疮气垫床是用于治疗压疮的一种辅助设备,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局部压力,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压疮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的情况。常见于脑卒中、瘫痪、昏迷等患者,一般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红、疼痛、硬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水疱、皮肤破损、腐烂等情况。而医用防褥疮气垫床一般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可以减轻局部压力,避免患者伤口受到压迫,还能够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同时,还能够避免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出现压疮。
建议患者在使用医用防褥疮气垫床时,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免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缺氧或者缺血的情况,进而会导致皮肤出现坏死的情况。同时,建议患者在使用医用防褥疮气垫床后,还需注意局部皮肤清洁卫生,定期擦洗身体,避免出现压疮的情况。
2023-07-22 04:56
举报66岁女性出现脑血管疾病,而导致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发生褥疮。长期卧床病人出现褥疮的话,要积极加强护理工作。长期卧床病人一定要做到定期翻身。全身按摩。可以应用气垫床。仍然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和按摩措施。已经发生了褥疮药,对褥疮进行相关的局部抗感染治疗,局部的消毒以及烤电等治疗措施很重要。其他部位要加强按摩,避免褥疮的再次发生。脑中风已经一个月了,已经进入了恢复期,尽量让病人下床活动,加强功能锻炼。
2018-11-06 09:5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医用防褥疮气垫床的使用需考虑定期变换姿势、适当体重管理、定期清洁与消毒、使用减压敷料、定期评估皮肤状况等因素。
1.定期变换姿势
定期变换姿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压力,从而预防褥疮的发生。每小时左右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必要时可使用软靠垫支撑受压部位。
2.适当体重管理
适当的体重管理有助于分散身体压力,降低对皮肤的压力和摩擦,预防褥疮发生。通过饮食控制和轻度活动维持健康体重,在饭后协助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3.定期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与消毒可以保持皮肤干燥、整洁,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辅助预防褥疮。每日至少两次用无刺激性肥皂和清水为患者擦洗身体,使用一次性无菌敷料覆盖易损区域。
4.使用减压敷料
使用减压敷料能够提供均匀支持,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坏死。选择合适尺寸并按说明书指示正确放置于需要处以确保效果及舒适性。
5.定期评估皮肤状况
定期评估皮肤状况能及时发现异常改变,采取措施防止发展成严重问题。每天检查易受压区域如骶骨、足跟等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
若患者长期卧床不动或存在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针对性训练。
2024-01-19 14:53
举报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较好的分散压力,可避免压力集中及持续受压,能促进血液循环。 二是承重的界面有良好的透气和散热的功能。一般循环周期为6-8分钟一次,人体的受压迫部位每6-8分钟改变一次,相当于每小时给病人翻身7-10次,远远高于人工翻身次数。高频率的翻动起到了全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松弛的作用,同时波浪产生的间隙,使空气自然流通,让皮肤24小时都呼吸了新鲜空气。同时材质上采用不吸水的纤维布料,汗渍及其他液体不易附着于气囊上,且易于擦拭。泼水处理透气床罩可加强阻止尿液下渗。设计优良的气垫床还可以依据个人的体重,调整适合个人的压力指数。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和一些体弱的老年人等。
2014-08-27 21:24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溃疡 水肿 皮肤水疱,后形成黑色干痂 结痂 鳞屑
临床检查: 溃疡 水肿 皮肤水疱,后形成黑色干痂 结痂 鳞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迈之灵片
1.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后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肿胀、痉挛、瘙痒、灼热、麻木、疼痛、疲劳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郁血性皮炎、溃疡、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肿痛等。2.用于手术后、外伤、创伤、烧烫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3.痔静脉曲张引起的内、外痔急性发作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出血、疼痛等。
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本品在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主要与自然或人工绝经相关的雌激素缺乏:血管舒缩性疾病(潮热),生殖泌尿道营养性疾病(外阴阴道萎缩,性交困难,尿失禁)以及精神性疾病(睡眠障碍,衰弱)。预防原发性或继发性雌激素缺乏所造成的骨质丢失。
丁苯酞软胶囊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