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贫血> 贫血> 再障性贫血遗传下一代

医生回答(2)

韩颜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再障性贫血可以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促红细胞生成剂、环孢素A、甲泼尼龙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通常通过从健康供体获取匹配的干细胞,然后将其注入患者体内,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该措施适合治疗再障性贫血,因为它可以直接替换患者异常的造血干细胞,恢复其正常的造血功能。
2.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包括使用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来调节患者的免疫反应,减少对自身造血干细胞的攻击。此方法针对再障性贫血是因为该疾病与患者免疫系统异常有关,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可减轻病情。
3.促红细胞生成剂
促红细胞生成剂如EPO可用于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增加血液容量。再障性贫血中,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此时使用EPO可以提高红细胞产量,缓解贫血症状。
4.环孢素A
环孢素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起效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持续服用数周至数月。环孢素A能够选择性地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降低再障性贫血患者发生免疫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5.甲泼尼龙
甲泼尼龙主要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期治疗。甲泼尼龙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于再障性贫血可能伴随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有助于改善病情。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建议定期监测血象变化以及肝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铁质及叶酸,有利于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也有助于改善再障性贫血的症状。

2024-03-16 09:58

举报

林小浅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再障性贫血遗传下一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病征。一般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发热(高烧或低烧),并伴有走路乏力,头晕等症状。血液病中(包括溶血贫血、缺铁贫血、骨髓纤维贫血、粒细胞白血病、地中海贫血、淋巴白血病……)再障和白血病死亡率占80%,急性再障和白血病的死亡率占95%,故再障素有“软癌”之称,白血病有“血癌”之称。


大多数再障患者与遗传无关.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多发生在近亲结婚者。"

2014-09-09 16: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