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真性肌无力可以通过抗胆碱酯酶药物、免疫调节剂、血浆置换、胸腺切除术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抗胆碱酯酶药物
抗胆碱酯酶药物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解,增强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改善神经肌肉传递,缓解肌无力症状。该类药物延长了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提高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效率,故可减轻肌无力症状。
2.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具体用法及剂量需遵医嘱调整。这些药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减少自身抗体对神经肌肉连接部位的攻击,从而改善肌无力症状。适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肌无力,如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3.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中的致病性免疫球蛋白清除掉,通常需要多次循环操作才能完成。此方法可以直接去除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减轻其对神经肌肉传导的影响;适合于治疗由免疫介导的急性期肌无力。
4.胸腺切除术
胸腺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切开胸部组织并移除肿大或异常的胸腺。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某些情况下异常的胸腺可能会产生干扰神经肌肉信号传递的物质,导致肌无力。切除异常胸腺有助于恢复正常神经肌肉功能。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以排除禁忌证,并监测潜在风险。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如轻柔瑜伽或温和步行,以维持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024-01-15 07:59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小浅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肌无力是一种主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2014-09-09 21:5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重症肌无力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肌痿,肉痿)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而并非某一神经受损时出现的麻痹表现。本病应称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通常简称重症肌无力。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