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炎性水肿的机理

医生回答(2)

吴英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肾炎性水肿多因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引起,水肿可能伴随尿液改变。患者应尽快就医以确定水肿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双侧肾脏免疫炎症反应,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可伴有机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所致。此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血浆白蛋白降低,造成组织间隙液体积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间质,影响水分代谢,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出现水肿的情况。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胰岛素制剂来控制血糖水平,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
3.高血压肾病
当血压持续升高时,会对肾小球施加压力,使其内壁受损,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入尿液中,导致尿液浓度升高并刺激肾小管重新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尿量并引起水肿。患者应遵照医生的意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等,并可能需要服用降压药物,例如硝苯地平片、氢片等。
4.过敏性紫癜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蛋白丢失增多,引起水肿。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泼尼龙片、醋酸片等。
5.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血浆白蛋白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导致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使水分从血液循环转移到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缓解水肿,常用药物有片、螺内酯片等。
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024-03-09 14:20

举报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肾病性水肿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低蛋白血症及因而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它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的原发因素。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是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大量随尿丢失,白蛋白的丢失量每天可达10~20g,大大超过蛋白合成的能力。继发钠水滞留也是重要因素,它是球-管失衡的结果。成都肾康肾病研究所专家谈由于低蛋白血症的胶体渗透压下降,全身毛细血管的滤出增加,在引起组织间液增多的同时,也造成血浆容量的减少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后者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同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又激活下丘脑-神经垂体引起ADH释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也引起ADH分泌增多。这些因素导致钠水滞留,本是对血浆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代偿反应,但水肿活动期由于低蛋白血症未消除,钠水滞留又稀释了血浆蛋白,因而补充到血管内的液体,又成为水肿液的来源。
在钠水滞留的发展中,也可能有利钠激素或心房肽的释放减少参加作用,但肾内物理因素可能不起作用,因患者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当血浆经过肾小球时,不断有白蛋白滤出,故血流到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浆蛋白浓度实际上低于正常,不可能促进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2014-11-24 12: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