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介入治疗

医生回答(2)

赵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可以考虑化疗栓塞、激光光凝、放射治疗或眼内注射药物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化疗栓塞
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处,利用栓塞剂堵塞肿瘤血管,使其缺血坏死。此方法可减少肿瘤体积并控制其生长,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2.激光光凝
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直接照射病变区域,形成凝固点,破坏异常组织。此技术适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能够稳定病情。
3.放射治疗
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通常分几次完成。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病例或复发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4.眼内注射药物
将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靶向药物直接注入玻璃体腔内,通常每3-4周一次。这种局部用药方式可减少全身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适合眼球结构完整但视力已受影响者。
在接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支持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024-02-01 21:16

举报

杨影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确切病因不明。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4%为散发病例。其中25%为遗传突变,余为体细胞突变。亦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因素有关。遗传学类型及Rb基因的定位:9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包括单眼和双眼病例)表现为散发发病,10%的病例为家族性发病。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分为遗传遗传型和非遗传型2大类,其发生有3种情况:①约40%的病例属于遗传型,是由患病或基因携带者父母遗传所致,或正常父母生殖细胞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类患者发病早,约85%为双眼发病,有多个病灶,易发生第2恶性肿瘤。约15%为单眼发病,其原因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外显不全。一般公认本病外显率为90%左右。临床上将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家族史的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或多病灶的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归入遗传型。②约60%的病例属于非遗传型,其发病系患者视网膜母细胞发生突变所致,不遗传,发病较迟,多为单眼发病,单个病灶,不易发生第2恶性肿瘤。③少数遗传型病例(约5%)有体细胞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周围血淋巴细胞中存在13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不同的病例缺失节段长短不同,但均累及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13q14),经高分辨染色体显带确定最小的缺失节段为13q14.2。这类患者除视网膜母细胞瘤外,依其染色体缺失节段大小不同,常伴有轻重不等的全身异常。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和发育迟滞,还可出现小头畸形、多指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

2015-02-10 01: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