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肿瘤治疗> 体外循环术后循环系统管理

医生回答(2)

朴浩霖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体外循环术后循环系统管理可以采取体位引流、心电图监测、营养支持治疗、抗凝治疗、镇痛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通常通过改变患者的身体姿势来促进液体排出,如头低足高位。此措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来说,适当的体位调整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监测是利用电子设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方法,持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及心肌缺血状态。该措施可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对识别并处理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至关重要。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心电图监测能够提供关于心脏功能的重要信息,帮助评估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风险。
3.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提供易于消化吸收且富含必要营养素的食物,遵循医嘱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减少并发感染风险。对于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而言,优化患者的营养状态是促进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旨在预防血液凝固,常用药物有肝素钠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人工管道替代了部分或全部血液循环功能,此时需要防止血液凝固堵塞血管。针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5.镇痛治疗
镇痛治疗涉及使用非处方或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缓解术后疼痛。由于体外循环手术涉及全身麻醉及插管操作,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疼痛。适当给予镇痛药物有助于减轻不适感,促进舒适恢复。
术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同时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4-02-29 03:05

举报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信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再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中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中和大血管手术、肝、肾、肺等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病人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2015-02-22 01:1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