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双下肢无力酸沉
补充说明:双下肢无力酸沉
a******W 2015-02-26 19:4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高建军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尿道炎,膀胱炎,肾炎,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男性不育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无精子症,阳痿,早泄,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炎,龟头炎,包皮龟头黏连
提问
双下肢无力酸沉可以考虑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神经或肌肉相关疾病。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旨在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此措施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减少因缺乏活动导致的肌肉疲劳,从而缓解双下肢无力的症状。
2.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涉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及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通常包括渐进性肌力训练、平衡练习和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这些方法能够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改善血液循环,进而减轻酸沉感。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在特定穴位刺入细针来调节气血流通。该技术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对于舒缓双下肢无力伴随的不适感有积极作用。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包含利鲁唑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类药物以及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上述药物能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也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监测血液回流情况,预防血栓形成。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双腿酸软症状。
2023-12-24 12:0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根据你的症状看的话,你应该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比如,拍一颈椎片看是否有增生,做一脑CT看是否有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因为你的症状肯定是由于供血不足或是神经系统的问题导致的,比如,如果是颈椎有增生的话,它就会压迫神经,血管,引起上肢麻木,头晕等症.所以检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祝你早日康复.
2015-02-26 19:44
举报向医生提问
下肢无力多是有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表现为下肢无力、麻木、发紧、抬步沉重感等症状,逐渐还会出现跛行、颤抖、步态摇晃、容易跌倒等现象。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颈椎病大体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四种类型。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症状起因: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有动力性因素、机械性因素、血管因素和先天发育因素等4个方面:(1)动力性因素。椎节失稳、松动,后纵韧带膨隆、皱褶,髓核后突和黄韧带肥厚前凸等突向椎管腔而致脊髓受压。这些情况可因体位的改变而消失。(2)机械性因素。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髓核突出或脱出后形成粘连、机化,可造成对脊髓的持续性压迫,或当颈椎活动时,脊髓在凸出部位来回磨擦,均可使脊髓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症状。(3)血管因素。脊髓的血液供应是保持脊髓完成各种复杂活动的重要基础,一旦某些血管因遭受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痉挛、狭窄,相应支配区缺血,产生瘫痪症状。(4)先天发育因素。颈椎椎管矢状径先天性发育狭窄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就诊科室:神经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复方水杨酸甲酯薄荷醇贴剂
用于缓解肌肉疲劳、肌肉疼痛、颈肩痛、腰痛、跌打扭伤、关节疼痛以及冻疮。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性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