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牛蒡子

发病时间:不清楚

炒牛蒡子

补充说明:炒牛蒡子

a******W 2015-06-14 16:07

麻疹 斑点 风热感冒 保留 药物过敏 发热 头痛 牛蒡子 牛蒡 咽喉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5)

孙卓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炒牛蒡子可以用于缓解风热感冒症状。
炒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经过炮制后仍保留,可增强其疏风散热的作用,从而改善因外感风邪所致的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
在使用炒牛蒡子时还需注意是否对药物过敏以及个体差异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炒牛蒡子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患者平时也要多喝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2024-01-04 22:36

举报

孟文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瘦果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较浅。果皮硬,子叶两片乳白色,油质。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2015-06-14 16:14

举报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炒牛蒡子 - 化学成份含牛蒡甙、牛蒡酚A、B( A,B)、脂肪油等。炒牛蒡子 - 性味性寒,味辛、苦。炒牛蒡子 - 功能主治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

2015-06-14 16:14

举报

蔡文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炒牛蒡子 - 性状瘦果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较浅。果皮硬,子叶两片乳白色,油质。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2015-06-14 16:14

举报

康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佳,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如治麻疹透发不畅的宣毒发表汤(《金鉴》);用于咽喉肿痛。同时果皮破裂,酶受到破坏,易于煎出药效,利于甙类成分的保存。

2015-06-14 16: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荨麻疹丸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用于风,湿,热而致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氯霉素注射液

1.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2.耐氨苄西林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本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3.脑脓肿,尤其耳源性,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4.严重厌氧菌感染,如脆弱拟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5.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替代时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如由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常与氨基糖苷类联合。6.立克次体感染,可用于Q热、落矶山斑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的治疗。

柴银颗粒

中医:清热解毒。用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痛

醋酸泼尼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