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闵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肛脱表现为肛门疼痛、直肠脱垂、排便困难、出血、黏液性分泌物,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1.肛门疼痛
肛脱是指肛管直肠外翻或者部分乙状结肠壁从肛门脱出,当其刺激到周围组织时会引起局部炎症和疼痛。疼痛通常位于肛门区域,可能伴有刺痛感或烧灼感。
2.直肠脱垂
由于长期便秘、腹泻等导致腹压增高的情况发生,使盆底肌肉松弛,失去对直肠的正常支撑作用,进而出现直肠脱垂的现象。直肠脱垂后会压迫肛门周围的神经丛,引发疼痛。疼痛多发生在肛门附近,有时可向会阴部放射。
3.排便困难
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或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无法有效控制粪便排出,从而导致排便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肛门有下坠感或紧迫感,伴随着费力排便的情况。
4.出血
如果肛门黏膜因摩擦而受损,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出血通常为鲜红色,可能伴随有肛门疼痛或瘙痒等症状。
5.黏液性分泌物
肛脱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黏液分泌增多。这些分泌物通常呈白色或透明色,可能带有轻微异味,常出现在肛门周围。
针对肛脱的症状,建议进行肛门指诊、直肠镜检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润滑剂缓解排便困难,以及手术疗法如直肠固定术。患者平时应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2023-12-27 19:26

举报

龙鹏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医称为脱肛的疾病其实是我们所谓的直肠脱垂,由此得知,小儿脱肛又称为小儿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出肛门外,多见于5岁以前的小儿,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由于不少小儿脱肛有自愈倾向,所以在治疗方面应采取保守疗法.对多次用保守治疗仍有复发的脱肛小儿,直肠旁酒精注射疗法有效.手术治疗仅限于肛门已松弛,保守及注射疗法均无效的个别患儿.
  小儿脱肛初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便后都需要用手托回,常有少量黏液从肛门流出,患儿肛门处有明显的不适感,十分怕解便,常伴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和消瘦.以后每当腹内压增加时,如哭闹,咳嗽,用力时就会脱肛.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只要让孩子蹲下来就会看到脱肛.如果脱肛久不能复位,被嵌顿的直肠会充血,肿胀,出血,甚至造成坏死等严重后果."

2015-07-06 17: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燥。

补中益气颗粒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亿方拔罐器(手宁式)

“亿方拔罐器(手拧式)”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镇静止痛、消炎消肿、托毒排脓、降压止泻、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等作用。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腹痛、胃痛、便秘、泄泻、呃逆、呕吐、头痛、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中署、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空调综合征; 2、外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背痛、腰痛、腿痛、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多发性疖肿、痔疮、直肠脱垂(脱肛)、虫蛇咬伤;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后期紧张综合征、产后身痛、更年期综合征;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症、小儿惊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疳疾、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 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带状疱疹、湿疹、丹毒、神经性皮炎、面部痤疮(粉刺); 6、五官科疾病: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针眼)、牙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耳鸣、耳聋、鼻出血等。

铝碳酸镁片

用于慢性胃炎和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