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鼓膜穿孔> 鼓膜是耳膜吗

医生回答(2)

万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鼓膜即耳膜。
耳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振动传递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在声波传导过程中起到机械阻抗的作用。对于存在鼓膜损伤或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不当操作以减少对鼓膜的影响。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及遵循正确的耳朵护理方法如不频繁掏挖耳朵等,可有效维护鼓膜健康。
除耳膜外,还有咽鼓管鼓室口处的前鼓膜、乳突气房内的后鼓膜以及鼓室周围的韧带性鼓膜等。
关注鼓膜健康的同时,还应注意耳道卫生,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道以防损伤鼓膜。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2024-01-13 18:45

举报

赵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鼓膜是耳膜吗?鼓膜也称耳膜,为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 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鼓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一50。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鼓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检查鼓膜时较难看到。
鼓膜形态
成人鼓膜的长径约9毫米,宽约8毫米,厚约0.1毫米。
鼓膜结构
鼓膜虽很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紧张部):
鼓膜 ①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
②中层为放射形和环状纤毛构成,所以有一定弹性和张力。为纤维层(外侧为放射状,内侧为轮状)。鼓膜上方有一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松弛部,而有纤维层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锤骨柄附于纤维层中间。
③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延续。
鼓膜穿孔后,外层上皮层和内层粘膜层能够再生,中层无再生能力。松弛部鼓膜缺少中层。
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于鼓膜上,上于鼓膜中央,因而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很像收音机的扬声器,其中央凹陷处,称为鼓膜脐部,由脐向上稍向前达紧张部上缘处有一灰白色圆点状小突起,称锤凸,即锤骨短突顶起鼓膜部位,临床称锤骨短突。锤凸乃锤骨短突将鼓膜顶起所致。在鼓膜表面,由脐与锤凸之间有一由前上斜向后下的白色条纹,系锤骨柄移行于鼓膜内所形成,称锤纹。经纹之末端恰在鼓膜之中央部,称脐部。在脐部之前下方由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光锥乃由投射到鼓膜之光线反射所致,在鼓膜形态有改变时,光锥的形态及位置常随之而变化。
在锤凸之前及方各有一皱襞,其前者称前襞,后者称后襞。在此襞之上方,鼓膜较松弛 ,称松弛部,直接附着于颞骨鳞部。在其下方为紧张部,借鼓环嵌于鼓骨之鼓沟内。
为了临床记录的需要,常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即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鼓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便可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及后下4个象限区域。
血液供给
为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及鼓室前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分支所供给,主要分布于松弛部、锤骨柄及鼓膜的周边部。浅层静脉流向外颈静脉,鼓膜内侧静脉部分流向横窦及硬脑膜静脉,部分流向咽鼓管静脉。
鼓膜的神经
鼓膜的外面后半部分由迷走神经分布,前半部来自三叉神经的耳额支。鼓膜的内侧面为舌咽神经的鼓室支支配,故耳及咽部有疼痛时常可相互影响。神经分布与血管分布相似,纤维集中分布于松弛部及锤骨柄区域,而紧张部的神经分布比较贫乏。故而在无局部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正常的鼓膜的后部分进行切开,不会引起过度的痛苦。

2015-08-27 14: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金诺芬片

典型或肯定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一种或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效果不显著或无法耐受的,可接受金诺芬治疗.金诺芬不能消除已出现的骨关节破坏,但有可能阻止或减缓关节的进一步损害.由于金诺芬起效慢,平均为3个月,有迟至5~6个月者,所以在服用金诺芬的同时宜加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以便在金诺芬发挥作用前减轻病人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类

盐酸林可霉素滴耳液

主要用于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已经穿孔者。

替硝唑片

【药理毒理】本品对原虫及厌氧菌有较高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容球菌属及加得纳菌等具抗菌活性,2~4mg/L的浓度可抑制大多数厌氧菌;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对其敏感;对阴道滴虫的MIC与甲硝唑相仿,其代谢物对加得纳菌的活性较替硝唑为强。本品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品的硝基被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从而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耐药菌往往缺乏硝基还原酶而对本品耐药。本品抗阿米巴原虫的机制为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从而杀死原虫。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吸收完全,健康女性单剂量口服2g后达峰时间(Tmax)为2小峰浓度(Cmax)为51mg/L。替硝唑排泄缓慢,口服2g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血药浓度分别为19.0mg/L、4.2mg/L及1.3mg/L。口服每日给药1g,血药浓度可维持在8mg/L以上。替硝唑在体内的分布广泛,在生殖器官、肠道、腹部肌肉、乳汁中可达较高浓度,在肝脏、脂肪中的浓度低,在胆汁、唾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仿,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较甲硝唑高,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的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80%,这与替硝唑的脂溶性较高有关。替硝唑可通过血胎盘屏障,在胎儿及胎盘中可达高浓度。蛋白结合率为12%。在肝脏代谢,单剂量口服0.25g后约16%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6~13.3小时,平均为12.6小时。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