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暑> 中暑;刮痧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暑后可以考虑刮痧、补液盐溶液、降温措施、电解质补充、腹膜透析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刮痧
刮痧通常由专业人员操作,在皮肤上使用刮具施加压力,一般为5-10分钟。此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刮拭以免损伤皮肤。
2.补液盐溶液
补液盐溶液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剂量依据脱水程度调整。该溶液含有钠、钾等电解质,能纠正因中暑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状态;适用于轻至中度脱水病例。
3.降温措施
降温措施包括将患者移动到阴凉处并使用风扇加速散热,同时物理降温如湿毛巾敷于头部。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身体核心温度,防止进一步器官损害;对于轻度中暑效果显著。
4.电解质补充
电解质补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专用电解质饮料实现,用量依医嘱而定。中暑时体液丢失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调,补充可帮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适合各类中暑患者。
5.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一种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执行。该技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液体;严重中暑导致肾衰竭时可考虑使用。
中暑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临床表现变化,以防发展成重度中暑。此外,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以减少中暑的风险。

2024-03-13 08:25

举报

医生回答(5)

黎永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2016-06-30 09:59

举报

查继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可以刮痧
意见建议: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2016-06-30 09:59

举报

查继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刮痧的具体操作如下:
【中医好轻松刮痧疗法】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5、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出痧后饮用一杯温开水。

2016-06-30 09:58

举报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刮痧治疗中暑
根据中暑的程度可分为三级:
先兆中暑 指病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跳动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摄氏度以上。
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在此三级中,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可应用刮痧的方法治疗。而对重症中暑,临场除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外,应急送医疗机构处理,不在刮痧治疗之列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可用刮痧的方法治疗。而对重症中暑,临场除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外,应急送医疗机构处理,不在刮痧治疗之列。
刮痧疗法可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对治疗中暑有效。

2016-06-30 09:58

举报

葛博龙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可以的,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2016-06-30 09:5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暑 (伤暑)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