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型糖尿病> 糖尿病小孩也有得的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糖尿病小孩也有得的。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当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时,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或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虽然儿童患糖尿病的概率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的孩子。
此外,如果孩子存在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营养不良等问题。
因此,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热量食物,并定期监测孩子的血糖水平,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4-02-11 14:13

举报

医生回答(4)

孙和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障碍,以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在15岁以下发生的糖尿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of childhood)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营养不良性糖尿病、糖耐量损伤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IDDM又称为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Ⅰ),可分为ⅠA及ⅠB 两个亚型。ⅠA型是指由遗传基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起病的IDDM;ⅠB型是指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IDDM。此处主要讨论占儿童时期糖尿病90%以上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A型。

2017-02-12 22:10

举报

丁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先天遗传背景,经后天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之发病。
  1.自身免疫反应
  现已证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与糖尿病有关。初发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三分之二的患儿体内测出胰岛细胞抗体。部分患儿还可测出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和胰岛β细胞膜抗体。
  2.环境因素
  (1)病毒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2)牛乳蛋白过早、过多的摄入牛乳制品,其中酪蛋白作为抗原,触发糖尿病发生。牛乳中牛胰岛素可引起破坏人β细胞功能的免疫反应。
  (3)药物和化学因素。
  3.遗传易感性
  有遗传性,目前证实位于白细胞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组织相容复合体基因为易感性基因。

2017-02-12 22:03

举报

闵宇涵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胰岛细胞破坏90%左右可出现糖尿病临床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小至出生后3个月,但以5~7岁和10~13岁二组年龄多见,患病率男女无性别差异。

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尿、多饮,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以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有相当多的病人(约40%),常以急性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尤其多见于年幼者。表现为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关节肌肉疼痛、呼吸深快、呼气中带有酮味,神志萎靡、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2017-02-12 21:56

举报

赵天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肯定的告诉你会不会遗传。但相对女性而言,男性遗传的几率相对小很多。因为胎儿是在母亲的体内成长的。如果你没有并发症,血糖又控制的很好,正常的情况下,我想也可以考虑要孩子。我不知道你得糖尿病有多长时间,如果是刚得的,那应该更好一些。如果身体已经出现并发症,而且血糖很高,建议需要考虑。因为不管糖尿病是否会遗传,父亲的基因也很重要。当然,如果保持的很好,血糖与正常人一样,那么医生也不会说你不能要孩子的。其实很多正常的人,它们生的孩子都未必是正常的,也有很多吃药的人,它们的孩子到是正常的。所以这个问题没有肯定的答复。你可以咨询一下医生,听听医生的建议。

2017-02-12 21: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消渴)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