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反应、长期精神紧张以及肥胖等病因有关。由于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管理,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是否接触化学物质等,这些都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分泌功能。例如,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胰腺β细胞负担过重,进而诱发糖尿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和脂肪摄入量。
3.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无法有效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如格雷夫斯病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替代疗法。
4.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体内激素失衡,进一步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5.肥胖
肥胖状态下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β细胞过度工作,最终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减轻体重可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实现,如低热量饮食结合中度间歇训练法。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试,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同时,应关注足部健康,避免足部受伤,因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足部麻木、刺痛等症状。

2023-12-26 18:54

举报

医生回答(4)

郭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糖尿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与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

2017-02-19 20:57

举报

荣慧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刺激,长期暴饮暴食,长期的缺乏运动)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2017-02-19 20:52

举报

郑秀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无论I型或Ⅱ型均由遗传因素决定,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病。
目前提出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自身免疫学说:环境因素如病毒和/或化学毒素作用于I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者(携带与I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HLA相关抗原,如HLA-DR3/DR4、ICA、IAA等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标志的个体),使其胰岛B细胞表面异常地表达HLA-DR抗原,导致胰岛B细胞表面自身抗原结构的改变,引起T淋马细胞的自身激活。如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或活性减低,即可诱发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早期有胰岛素属感染性或中毒性反应,后期继以免疫反就。I型糖尿病常因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害或完全缺如,导致内源胰岛素的产量减少或消失。
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胰岛素细胞损害轻,甚而增生,所以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或升高的,但经糖刺激后,与相应体重的非糖尿病病人相比,胰岛素分泌是低的.表达了胰岛素细胞分泌功能的潜在不足,即胰岛素活性的相对不足.特别见于Ⅱ型糖尿病中的肥胖和超重者,表达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刺激病人的B细胞分泌过多的胰岛素。
其次是胰升血糖素活性相对或绝对过多,但这种情况仅见于胰岛素缺乏较严重的病人,或控制甚差的酮症酸中毒病人,若应用足够胰岛素时,胰升血糖素受抑制,因而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胰岛素的缺乏。

2017-02-19 20:50

举报

荣慧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两脏主宰人之生长、发育、衰老。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肾两虚之象,也是老年性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两脏主宰人之生长、发育、衰老。老年人都有不同程

2017-02-19 20: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消渴)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