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有什么危害

医生回答(1)

李英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表明溶骨性病变、恶性肿瘤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中毒或肝胆系统疾病等。
1.溶骨性病变
溶骨性病变可能导致骨骼破坏和吸收,引起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癌等疾病,常伴有贫血、高钙血症等症状。
2.恶性肿瘤骨转移
恶性肿瘤骨转移时,由于肿瘤细胞对骨质的侵犯,会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质溶解,从而引发血清酸性磷酸酶水平上升。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癌症已经进入晚期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疼痛、病理性骨折等问题。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刺激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进而引起血清酸性磷酸酶浓度增高。该疾病可引起骨质疏松、肾结石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或幻觉。
4.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会造成机体钙磷代谢紊乱,促进破骨细胞活化,因此会导致血清酸性磷酸酶偏高。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损伤肝脏和肾脏。
5.肝胆系统疾病
肝胆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间接使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包括肝炎、胆管炎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血清酸性磷酸酶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进一步检查,例如X线检查或穿刺活检,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2024-01-11 14:1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