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离别焦虑怎么办
补充说明:儿童离别焦虑怎么办
a******W 2021-07-11 00: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儿童离别焦虑可以考虑心理咨询、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帮助。
1.心理咨询
通过定期安排专业心理医生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其了解并管理焦虑情绪。此方法有助于识别并解决由离别引起的具体问题,提高应对能力。
2.行为疗法
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患儿进行渐进式暴露于分离情境,并给予奖励以减少焦虑反应。此法可建立新的、非焦虑的关联,减少实际分离时的不适感。
3.认知行为疗法
采用面谈形式,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帮助患儿调整对其离别产生之负面想法及预期。CBT着眼于改变错误或过度悲观观念以减轻焦虑程度;适合处理复杂且持久性较强之离别焦虑。
4.社交技能训练
针对有离别焦虑的孩子开展一系列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来提升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此措施旨在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自信心,从而减少因离开亲人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5.家庭治疗
邀请整个家庭参与讨论,共同探索并解决由于离别导致的问题。家庭治疗有助于增进成员间理解和支持,减轻彼此间的压力,促进和谐氛围。
此外,建议家长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加剧离别焦虑的情境,并采取适当策略缓解相关压力。例如,逐渐延长离别时间或提供一些安抚物品如毛绒玩具,可能会有所帮助。
2024-03-21 12:5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儿童离别焦虑发生在六岁以前,指的是儿童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过分地忧虑主要依恋者可能全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不是由于幼儿园或学校的原因);没有主要依恋者,不愿或拒绝就寝;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里;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可以表现为哭叫、发脾气、痛苦、淡漠或退缩;部分患儿分离后会反复出现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
症状起因:分离性焦虑症(separation anxiety)的诱发因素包括强制性的分离,如父或母的亡故、患病或父母离异。这些因素对那些有遗传素质的儿童来说,易诱发焦虑。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亲子过分依恋 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小儿平时一直与母亲或固定的养育者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则往往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从而使小儿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3.生活事件影响 在出现分离性焦虑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如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可能疾病: 童年情绪障碍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