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粪便> 粪便检查大量脂肪滴常见于

粪便检查大量脂肪滴常见于

发病时间:不清楚

粪便检查大量脂肪滴常见于

补充说明:粪便检查大量脂肪滴常见于

a******W 2021-07-11 00:36

脂肪吸收不良 脂肪泻 肥胖症 便秘 衰老 空腹 脂肪酶 胆红素 甘油 粪便 淀粉酶 总胆红素 肝脏 胰腺 肠道 排泄 淀粉 麦芽糖 观察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程银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粪便检查中发现大量脂肪滴可能提示脂肪吸收不良,建议进行脂肪酶测定、胆红素检测、淀粉酶测定、钙离子测定、脂肪酸组成分析等进一步的诊断。鉴于消化系统症状或异常,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脂肪酶测定
脂肪酶能水解脂肪产生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因此可通过脂肪酶活性来反映是否存在脂肪消化吸收障碍。通过抽取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脂肪作为底物,然后添加脂肪酶,观察其对脂肪的分解能力。
2.胆红素检测
胆红素是衰老红细胞降解后的产物,当肝脏或胆道出现问题时,胆红素代谢会受到影响,导致其浓度升高。通常采用血清学方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含量,也可使用仪器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快速检测。
3.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主要存在于唾液腺、胰腺等器官中,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糊精和麦芽糖。如果出现脂肪泻,则可能伴随淀粉酶水平下降。一般通过空腹抽血或者餐后抽血的方式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4.钙离子测定
钙离子参与脂肪代谢过程,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促进脂类物质吸收。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钙化合物或口服含钙药物来进行动态显像,评估体内钙分布情况及功能状态。
5.脂肪酸组成分析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组成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包括肥胖症、高血脂症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定量分析样品中各种脂肪酸分子结构及其相对含量。
上述各项检查前,应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至少8小时,以免影响脂肪酶、胆红素、淀粉酶等指标的准确性。对于存在便秘或其他排泄问题的个体,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特殊准备。

2024-02-05 05: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