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肝炎、先天性溶血病、巨球蛋白血症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代谢异常
由于胆红素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类缺乏或功能不全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和排泄。轻至中度升高时可遵医嘱用益生菌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胆红素排出。
2.新生儿肝炎
由病毒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脏损伤,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导致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水飞蓟宾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3.先天性溶血病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机体产生更多的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而引起黄疸。如果确诊为溶血性黄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巨球蛋白血症
由于淋巴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导致血液中IgM浓度增高,进而抑制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使胆红素游离状态增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式降低血液中IgM含量,从而缓解病情。
5.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其更易被破坏,形成大量无效红细胞,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G6PD缺乏症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复活剂进行治疗。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皮肤和眼白是否发黄,以及尿液颜色是否加深,以评估黄疸的程度和进展。必要时,应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血常规、尿常规等检验,以确定诊断并指导治疗。

2024-01-15 01:5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