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皮下瘀血> 抽血后皮下瘀血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臧虎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抽血后皮下瘀血可能是由维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药物影响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所必需的辅因子,当人体缺乏维生素K时,会导致这些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引起出血倾向。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进行补充,如依诺肝素钠软胶囊、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等。
2.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任何一步出现异常,导致止血功能受损,此时由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者凝血途径受阻,使凝血时间延长,容易形成皮下淤血。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通常需要找到根本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例如血友病A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人源纤维蛋白原来进行治疗。
3.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能下降,轻微创伤后易发生出血不止的现象。对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可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泼尼龙片、片等。
4.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而发病,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来缓解症状,常用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5.药物影响
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凝血的药物,则可能会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减低,在抽血后会引起皮下瘀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瘀斑或出血点,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

2024-03-18 07: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创伤止痛乳膏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所致的局部肿胀疼痛,皮下青紫;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见以上症状者。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人凝血因子Ⅷ

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