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动脉>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发病时间:不清楚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补充说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a******W 2021-07-13 17:27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耳鸣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主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头痛 出血 麻醉 血压 血管 头部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刘新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术、血管内修复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球囊栓塞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弹簧圈栓塞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头痛、耳鸣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评估病情。
1.介入栓塞术
介入栓塞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X线监控下将导管插入受损部位进行栓塞。主要通过导丝、导管及微粒栓塞剂进入受损区域。此方法旨在阻断异常血流路径,减少出血风险,缓解因外伤引起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选择此方法是因为其具有微创优势且能精确控制栓塞位置。
2.血管内修复术
血管内修复术是一种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工血管来替代病变血管的方法,需要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手术过程中使用特殊的导管系统将人工血管送至受损处并将其固定于原位。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外伤后出现的主动脉瘤或其他大型动静脉畸形。它能够恢复血液流动正常化并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3.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球囊栓塞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球囊栓塞术是在影像监视下将微球囊导管插入到目标血管中,然后充盈球囊使其膨胀封闭病变部位。患者可能需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此法适合处理外伤导致的颈内动脉狭窄或堵塞。微球囊可提供暂时性阻塞作用直至永久性解决方案准备就绪。
4.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弹簧圈栓塞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弹簧圈栓塞术是利用特定设备对患者进行头部扫描,并在影像指导下将微型弹簧圈送入指定位置进行固定操作过程一般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该措施针对外伤引起之硬脑膜动静脉瘘或其他相关疾患有效果;通过阻断异常血流通道减轻压力并促进愈合。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防栓塞物脱落引起远端栓塞事件发生。同时,建议定期复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024-02-23 04:1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