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动脉>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发病时间:不清楚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补充说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常用

a******W 2021-07-13 17:27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耳鸣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动静脉畸形 硬脑膜动静脉瘘 视力模糊 头痛 出血 麻醉 手术 填充 血管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祝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术、血管内修复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球囊栓塞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弹簧圈栓塞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头痛、耳鸣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评估病情。
1.介入栓塞术
介入栓塞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X线监控下将导管插入受损部位进行栓塞。主要通过导丝、导管及微粒栓塞剂进入受损区域。此方法旨在阻断异常血流路径,减少出血风险,缓解因外伤引起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选择此方法是因为其具有微创优势且能精确控制栓塞位置。
2.血管内修复术
血管内修复术是一种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工血管来替代病变血管的方法,一般需要使用造影剂显示血管内部结构后进行操作。该手术能够恢复血液流动并减轻由于外伤导致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如缺血性卒中等。
3.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球囊栓塞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球囊栓塞术是在影像学指导下将微球囊送至目标位置后充盈以封闭裂口的过程;需在有经验医师监督下完成。此技术适合处理小型动静脉畸形或其他类似状况;可提供实时反馈信息指导操作过程。
4.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弹簧圈栓塞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微弹簧圈栓塞术是利用特定设备探测颅内血流状态,并借助微型弹簧圈堵塞异常通道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常在全身麻醉下执行。该措施适用于多种脑血管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其原理在于利用弹簧圈填充病变处以达到永久性阻塞效果。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头痛、视力模糊等。此外,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4-04-01 02:2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