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锥体外系损害> 锥体外系损害常见的症状是

医生回答(1)

石珊珊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锥体外系损害常见的症状包括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不稳、步态异常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肌强直
肌强直通常由神经元损伤导致去抑制作用减弱,肌肉持续收缩而产生僵硬感。这种症状可能涉及全身各个肌肉群,但不一定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2.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可能是由于多巴胺减少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乙酰胆碱能平衡失调所致。患者可能会感到动作变慢,尤其是开始一项新任务时更为明显。
3.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常发生在锥体外系损害中,其震颤通常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时出现,可能与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功能障碍有关。震颤通常出现在手部,但也可能影响其他身体部位。
4.姿势不稳
姿势不稳可能与小脑功能受损有关,当锥体外系受到损害时,会导致小脑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姿势不稳的症状。患者站立时可能出现摇晃、难以保持平衡的情况。
5.步态异常
步态异常可能源于深感觉障碍、前庭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身体对地面位置和自身运动的感觉输入,从而导致行走时姿态不正常。患者的步态可能表现为拖沓、踩高跷样步态或慌张步态。
针对锥体外系损害,可以进行头颅MRI以评估大脑结构是否异常。还可以遵医嘱进行血液检查,如血清铜蓝蛋白浓度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测等,以及基因检测,如LRRK2基因突变检测。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重症者可考虑深部脑刺激手术。建议患者避免可能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如湿滑地板、昏暗灯光,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024-02-13 05: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