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内科治疗
补充说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内科治疗
a******W 2021-08-11 17:2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内科治疗可以考虑体位引流、吸氧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进行肺动静脉造影术、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或经皮导管介入术等手术治疗。
1.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通常通过改变患者的身体姿势,如让患者平卧时头低脚高位,来促进痰液排出。此方法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困难,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2.吸氧疗法
吸氧疗法是将纯度较高的氧气通过面罩、鼻塞等方式送入患者的呼吸道,使患者吸入高于大气压的含氧气体。高浓度的氧气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因缺氧导致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适用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引起的心力衰竭。
3.肺动静脉造影术
肺动静脉造影术是在X线监视下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内,观察其流动路径及分布情况的一种检查手段。该检查能够显示肺部血管结构异常,辅助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其相关并发症。
4.肺动脉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影像学引导下使用特制球囊扩开狭窄或阻塞的肺动脉。该措施可用于纠正由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引起的肺动脉狭窄,改善心肺功能状态。
5.经皮导管介入术
经皮导管介入术是在X光机监控下将一根细软的导管插入体内特定位置进行诊断或治疗的一系列技术操作过程。对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而言,该技术可用于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并执行必要的修复工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此外,定期评估营养状况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生长发育。
2024-03-07 21:5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根据主要的发病机理,可将呼吸困难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由呼吸器官病变所致,主要表现为下面三种形式: 1) 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喘鸣、吸气时胸骨、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三凹征。常见于喉、气管狭窄,如炎症、水肿、异物和肿瘤等。 2) 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病。 3) 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肺炎、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所致心源性肺水肿,其临床特点: 1) 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2) 呈混合性呼吸困难,卧位及夜间明显。 3) 肺底部可出现中、小湿锣音,并随体位而变化。 4) X线检查:心影有异常改变;肺门及其附近充血或兼有肺水肿征。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各种原因所致的酸中毒,均可使血中二氧化碳升高、pH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或直接兴奋呼吸中 枢,增加呼吸通气量,表现为深而大的呼吸困难;呼吸抑制剂如吗啡、巴比妥类等中毒时,也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浅而慢。 四.血源性呼吸困难:重症贫血可因红细胞减少,血氧不足而致气促,尤以活动后显剧;大出血或休克时因缺血及血压下降,刺激呼吸中枢而引起呼吸困难。 五.神经精神性与肌病性呼吸困难:重症脑部疾病如脑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直接累及呼吸中枢,出现异常的呼吸节律,导致呼吸困难;重症肌无力危象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另外,癔症也可有呼吸困难发作,其特点是呼吸显著频速、表浅,因呼吸性硷中毒常伴有手足搐襦症。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呼吸、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