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夜啼>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小儿夜啼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小儿夜啼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小儿夜啼

补充说明: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小儿夜啼

2021-08-04 15:03

小儿夜啼 脾胃虚寒 食欲不振 面色潮红 睡眠 恐惧 积滞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黄坤美 副主任医师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小儿湿疹,小儿内分泌疾病如儿童糖尿病、甲亢、甲减等疾病、性早熟的诊治。

提问

中医对小儿夜啼的辩证治疗方法概括为以下几点:小儿夜啼通常由脾寒、心热、惊骇或食积引起。
当患者脾胃虚寒,表现为面色青白、蜷曲身体哭闹且食欲不振,治疗应以温中健脾为主。若患者心热受惊,伴随面色潮红、唇色鲜艳以及夜间睡眠不宁,治疗策略应转向清热安神。对于那些因惊骇恐惧而易在睡眠中醒来或在梦中啼哭的患者,治疗重点是镇惊安神。最后,若患者的症状由乳食积滞导致,治疗应侧重于消食导滞。

2021-08-19 17: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夜啼

夜啼是儿科常见的病证,是指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的病证。本病主要见于初生婴儿。

  • 症状起因:引起小儿夜啼的主要原因为脾寒、心热及惊恐。孕母素体虚寒,胎儿生后禀赋不足,或乳母恣食生冷,冷乳喂儿,或因调护失慎,腹部中寒,均能使脾寒内生。夜属阴,重阴脾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小儿胎热内蕴,或乳母及乳儿过食香燥炙之物,均使小儿心经热盛,故心烦不安而夜啼。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而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引起夜睡之时阵发惊啼。

  • 可能疾病: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 脊椎结核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