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溶血性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补充说明:溶血性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a******W 2021-10-23 18:53
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病 红细胞寿命缩短 镰状细胞性贫血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溶血性贫血可能由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这些基因编码蛋白包括珠蛋白、膜蛋白和酶类等。镰状细胞性贫血患者可使用羟基脲进行治疗,以减少疼痛发作次数。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出现贫血的情况。当机体对自身红细胞抗原发生错误识别并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时,会导致红细胞被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治疗。
3.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导致的贫血。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药物毒性、感染、脾功能亢进等。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制定方案。例如,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需要停用相关药物;感染所致者则需积极抗感染治疗。
4.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病。母亲血液中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刺激胎儿产生更多的抗体,形成“致敏状态”。这些抗体又可以再次与母亲的红细胞结合,触发补体系统活化,导致红细胞溶解破坏。新生儿溶血病可通过光疗或换血疗法进行治疗。
5.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感染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某些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反应,如疟疾、伯氨喹啉、黑热病等。感染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发生变化,与体内已有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需同时针对感染和溶血两个方面。例如,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需使用氯喹加伯氨喹啉联合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尿液分析和电解质水平,以便早期发现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血生化测试、血涂片评估以及红细胞脆性试验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2024-03-10 15:0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福乃得维铁缓释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依木兰硫唑嘌呤片
本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于器官移植病人的抗排斥反应,例如肾移植、心脏移植及肝移植,亦减少肾移植受者对皮质激素的需求。本药也可单独使用于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自体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寻常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顽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