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双手震颤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双手震颤是怎么回事
a******W 2021-10-29 17:26
双手震颤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肝豆状核变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双手震颤可能是由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通常由遗传因素引起,涉及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代谢异常,导致肌肉控制障碍和不自主运动。这会导致手部出现节律性的微小震颤,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尤为明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罗洛尔等β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能够选择性地竞争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达到缓解震颤的目的。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纹状体中黑质依赖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进而影响大脑运动皮层的功能,导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等症状。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加脑内多巴胺浓度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左旋多巴片、盐酸苯海索片等。
3.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铜在体内积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尤其是基底节区,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行动迟缓。该疾病的治疗需遵照医生的意见给予低铜饮食,并配合口服青霉胺以促进体内铜排泄。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机体代谢活动加速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会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增多但体重减轻、眼球突出、脖子肿大等情况发生。甲亢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以及碘-131放射治疗。
5.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当病变累及锥体外系时,会出现肢体震颤的情况。对于存在后遗症的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康复训练,例如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监测震颤是否加剧或其他症状变化。必要时,应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分析、甲状腺功能测定和铜蓝蛋白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原因。
2024-02-01 10:2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静止性震颤:是在静止或肌肉放松状态下出现的节律性震颤,一般频率多为4-g次秒,一般要比单纯性震颤稍慢,幅度稍大,而比动作性震颤的频率快,幅度略小。在静止状态下出现,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多以肢体远端比较明显。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常伴肌张力增高,于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在头颈伸屈及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时容易发现。其键反射可以正常,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震颤累及的部位、震颤频率与幅度具有特征性;震颤是否影响运动功能取决于震颤的严重程度。姿势性震颤:是在身体主动地保持某一姿势时出现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震幅较小者,肉眼觉察不显著。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震颤略微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一般频率8-12次秒。临床上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以下3种:①变异性生理性震颤。系生理性震颤强化所致。如应用肾上腺素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低血糖、情绪紧张、焦虑、惊恐、疲劳等引起的震颤,也见于可卡因、酒精中毒和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②家族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或特发性震颤。它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震颤,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震颤的幅度随肌肉紧张程度而变化。震颤主要见于上肢远端,累及下肢较少,口唇、下领、舌等部位也可以发生。注意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小脑病变引起的动作性震颤相鉴别。③扑翼样震颤。系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比较粗大、节律较慢,呈对称性累及四肢,肌张力高低可变。这种震颤颇似鸟类扇动翅膀样,故名“扑翼样震颤”。主要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尿毒症等代谢性脑病。意向性震颤:也称动作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特点是在随意运动中或将要接近目标时震颤最为明显,主要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也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是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其他震颤:如瘾病性震颤,大多数为动作性震颤,也有呈静止性震颤者。震颤多限于一侧肢体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无一定规律。多数较为粗大,有时呈摇动状。分散患者注意力时,震颤往往缓解;集中注意其震颤部位时,症状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诱因或伴有瘾病的其他征象。
常见检查: 血清FT4
就诊科室:神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