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什么是脾性贫血?

精选回答(1)

潘琳莉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血液、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提问

脾性贫血是指脾脏疾病所引起的贫血。

脾脏疾病所引起的贫血称为脾性贫血。脾性贫血是由脾脏疾病引起的一种贫血,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脾性贫血是一种先天性基因缺陷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合成障碍,致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合成。而后天性脾性贫血则是由于慢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脾性贫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含铁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另外,患者还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瑜伽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021-11-17 19: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