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氯化钙> 注射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区别

注射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区别

发病时间:不清楚

注射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区别

补充说明:注射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区别

a******W 2023-09-26 23:40

缺钙 佝偻病 软骨病 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衰竭 痉挛 中毒 氯化钙 葡萄糖酸钙 血管 肾脏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栾瑕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药品

提问

注射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区别在于钙离子浓度、注射速度、适应症、静脉外漏风险以及肾功能损害风险。
1.钙离子浓度
注射用氯化钙含有较高浓度的钙离子,通常为10%或25%,而葡萄糖酸钙含钙量较低,约为10%。
高浓度钙离子的溶液可能导致血管刺激、痉挛等不适反应,因此需缓慢滴注;低浓度则相对安全,可快速推注。
2.注射速度
由于两种药物中所含钙离子浓度存在差异,所以其注射速度也有所不同。注射用氯化钙需要缓慢滴注以避免引起不良反应,而葡萄糖酸钙则可以较快地推入体内。
钙离子浓度是决定注射速度的重要因素,前者需谨慎处理以确保安全性。
3.适应症
注射用氯化钙主要用于治疗钙缺乏症及镁中毒引起的搐搦症状,还可用于急性血容量不足时的扩容治疗。葡萄糖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钙症,如佝偻病、软骨病等。
两者虽然都能补充钙质,但具体应用范围有所差别。
4.静脉外漏
使用注射用氯化钙时应特别注意防止静脉外渗,因其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相比之下,葡萄糖酸钙的外渗风险较小。
钙盐结晶在静脉壁内沉积会导致组织损伤,这是注射用氯化钙需要注意的问题。
5.肾功能损害风险
对于有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注射用氯化钙可能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而葡萄糖酸钙对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钙负荷过大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尤其是对那些原本就有肾脏问题的人群来说更为危险。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之前,应评估患者的电解质水平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禁忌证,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以减少潜在风险。

2024-02-19 15: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