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皮肤病医院> 脂溢性皮炎图片

医生回答(1)

杨童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中医皮肤科

提问

概述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溢出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并附着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瘙痒。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饮食习惯以及皮肤功能障碍等有关。

病因

1、遗传因素:脂溢性皮炎有遗传倾向。研究表明,30%的脂溢性皮炎有家族史,且属于多基因遗传。

2、微生物感染:B型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有报道显示30%-40%的成人存在B型链球菌感染。马拉色菌是一种定植菌,也是正常人体内正常菌群之一。在皮脂溢出部位定植后,其周围的正常皮肤或黏膜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

3、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如高脂饮食、嗜酒、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饮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当摄入过多的脂肪(例如每100克脂肪组织含有超过3克脂肪)时,可能会导致脂溢性皮炎。

4、皮肤功能障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神经功能障碍、皮肤角质层屏障受损、皮肤对温度及湿度的耐受性降低等,也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

症状

1、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皮脂溢出部位的大小不等的斑片,附着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2、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出现红色丘疹、脓疱、渗出、结痂等。

治疗

1、一般治疗:脂溢性皮炎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症状。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并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2、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维生素B6片、伊曲康唑胶囊、四环素片等药物,或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药物。

2023-10-17 09: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