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瘅的病因

精选回答(1)

范铁兵 主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擅长: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施治、擅长于治疗胃脘痛、反酸、反胃、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脾胃病,以及失眠、脱发、鼻炎、荨麻疹等杂病。

提问

脾瘅一般是指脾瘅病,脾瘅病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禀赋不足等。

1、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不规律或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从而形成脾瘅病。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是指因情志内伤而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形成脾瘅病。患者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劳逸失度

劳逸失度是指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从而形成脾瘅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4、久病体虚

如果患者长期患病,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气血亏损,损耗气血,导致脾胃无法正常运化食物和水液,从而形成脾瘅病。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十全大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禀赋不足

如果患者先天体弱多病,可能会导致后天失养,脾胃功能失调,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形成脾瘅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君子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3-09-23 20: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