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肿瘤医院> 「颅内转移瘤?」

医生回答(1)

仇克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颅内转移瘤?」颅内转移瘤是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颅内,并在脑组织中单个或多个部位生长、发展形成的病灶。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于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头颈部癌症,以及胃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消化道癌症。
一、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精神状态改变及体征,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视野缺损、复视、吞咽困难、尿便失禁等。
2.伴随症状:当患者出现上述原发性症状时,还可伴有发热、消瘦、贫血、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可发现直径> 1cm的肿块,增强扫描后多数为不均匀强化;对于直径<1cm的病灶,通常难以显示;如果肿瘤体积较大,压迫脑组织,则可能出现占位效应。
2.头部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且常有明显的环形强化,有助于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还可以了解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累及周围的血管、脑室等结构。
三、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者,目的是切除全部可见肿瘤,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复发,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放疗或者化疗的方式予以处理。
2.放射治疗:即俗称的烤脑壳,常用方法包括X线立体定向照射、γ射线外照射治疗等,对各种肿瘤都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但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只能起到抑制和杀伤的作用。
3.化学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有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洛莫司汀、卡铂等,其中多柔比星属于蒽醌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DNA合成和RNA转录,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4.靶向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可以选择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
四、注意事项
由于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一旦发生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4-03-07 09: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