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耳鼻喉医院> 「鼻腔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

「鼻腔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

发病时间:不清楚

「鼻腔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

补充说明:「鼻腔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

a******W 2023-09-07 17:31

骨折 局部疼痛 鼻前庭炎 局部红肿 鼻塞 流鼻涕 出血 肿胀 疼痛 瘙痒 损伤 支架 红霉素软膏 莫匹罗星软膏 鼻腔 皮肤 鼻中隔 神经 血管 骨骼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司马廉为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耳鼻喉科

提问

「鼻腔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鼻腔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鼻中隔,此处为鼻腔的内侧壁,由黏膜、骨膜和鼻中隔软骨等构成,其中黏膜层较薄,神经分布较多,也比较敏感。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鼻塞、流鼻涕等,建议及时就医。
1、位置:鼻中隔为位于鼻腔内的凸起圆弧或山嵴,黏膜层较厚,富含血管与神经,生理功能主要是支撑鼻腔的通气,还有调节鼻腔的湿度和温度等作用。鼻中隔在鼻腔正中,居中线的两侧,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鼻中隔由软骨与骨骼拼合而成,黏膜下有丰富的静脉丛,有利于增加鼻腔湿度和温度;
2、结构:鼻中隔可分为三部分,即鼻骨、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其中鼻骨为成对的长条形小骨,为三个鼻孔的起始部,即上鼻腔开口,与鼻腔外壁形成鼻孔。鼻中隔软骨为四方形软骨,可支持鼻中隔,并加强鼻中隔表面的骨质,防止鼻部外伤发生骨折。而鼻中隔黏膜下有丰富的静脉丛,为无静脉支撑的薄弱区,容易破裂出血。此外,鼻中隔前下部黏膜下有动静脉吻合,可形成海绵状膨胀海绵样结构,为鼻中隔的另一重要支架。鼻中隔前上部黏膜与鼻甲黏膜相延续,中部黏膜下有动静脉汇入鼻腔,可引导前下部及后下部黏膜下血管向前和向下膨胀;
3、症状:当受到外伤时,可能会导致鼻中隔骨折、脱位,进而出现鼻塞、偏曲,伴随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法复位进行修复;如果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4、治疗:如果不注意鼻腔卫生,可能会导致鼻前庭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平时应注意避免用手挖鼻孔,以免造成损伤。

2023-09-07 17: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