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 狂躁型精神病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1)

柴月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狂躁型精神病可以通过心理行为疗法、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电抽搐治疗、睡眠管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心理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重构、放松技巧训练等方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帮助患者调整情绪表达方式。此方法有助于改善因情感调节障碍导致的行为冲动性;对缓解狂躁发作有积极作用。
2.抗精神病药物
遵医嘱使用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控制严重的精神病症状。这类药物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减少神经递质多巴胺过度放电所致的异常活动,从而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以及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等。
3.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需依据医生处方进行规律服用。这些药物能够稳定脑内神经递质平衡状态,预防或延缓躁狂发作频率及强度。
4.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通常由专业团队执行,在全麻下给予一定量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并诱发癫痫样抽搐。该技术通过模拟自然发作过程来纠正异常放电模式,间接地改善情感稳定性问题。
5.睡眠管理
睡眠管理包括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优化睡眠环境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必要时也可辅以苯二氮卓类安眠药。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恢复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化,促进心理健康;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防治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的失眠症状。
在治疗狂躁型精神病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在用药初期,以防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同时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以利于情绪稳定。

2024-03-22 08: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