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眼科> 高度近视> 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发病时间:不清楚

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补充说明: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a******W 2022-02-19 20:59

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危害性不同、并发症不同等。

1、病因不同

普通高度近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病理性近视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原因有关。

2、症状不同

普通高度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视疲劳、眼球突出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视物变形、色觉异常等情况。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疲劳、视物变形、色觉异常、光觉异常等症状。

3、治疗方法不同

如果是遗传因素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阿托品滴眼液、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等药物治疗。如果是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方式进行矫正,也可以通过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方式治疗。如果存在病理性近视,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玻璃体切除术、后巩膜加固术等方式治疗。

4、危害性不同

病理性近视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普通高度近视可能会导致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突出,还可能会伴随眼底病变,出现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甚至会导致失明。

5、并发症不同

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普通高度近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混浊等并发症。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22-02-19 21: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吡贝地尔缓释片

用于老年患者的慢性病理性认知和感觉神经障碍的辅助性症状性治疗(除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类型的痴呆)。用于下肢慢性阻塞性动脉病(第2期)所致间歇性跛行的辅助性治疗。注释:这一适应症是鉴于行走距离的改善来确定的。建议用于眼科的缺血性症状。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1,可作为单一用药(治疗震颤明显的类型) 2,或在最初或稍后与多巴治疗联合用药,尤其是对伴有震颤的类型。

泰舒达(吡贝地尔缓释片)

作为单一药物疗法或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氏病,改善老年患者的病理性认知和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如注意力和/或记忆力下降,眩晕。动脉病变的痛性症状(步行时痛性痉挛)。循环源性的眼科障碍。

尼麦角林胶囊

1、用于慢性下肢闭塞性动脉病引起的间歇性跛行的辅助治疗(二期)(注:此适应症是基于尼麦角林可改善病人的行走距离的研究结果)。2、用于改善某些老年人病理性智力减退的症状(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等)。3、用于有头晕感的老年人。

银杏叶口服液

1.老年人慢性神经感觉和认知的病理性缺陷的症状治疗(记忆力减退、智力减退及脑部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眩晕、头痛等症状)2.下肢慢性阻塞性动脉病的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治疗(2期)注:该适应症基于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0-60%接受治疗的患者行走距离至少增加50%,而在只遵循保健和饮食疗法的病人中,20-40%的患者行走距离增加50%以上。3.改善雷诺氏现象。4.血管性原因所致视力下降和视野损害的辅助性治疗。5.血管性原因所致听力下降和眩晕综合征和/或耳鸣的辅助性治疗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