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肠出血> 肠出血和肠穿孔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肠出血和肠穿孔的症状包括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便血、肠鸣音亢进,这些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
1.腹痛
腹痛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损伤或肿瘤引起的。当病变侵犯到黏膜下神经丛时,会导致内脏性疼痛。腹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绞痛感。
2.腹部压痛
肠出血和肠穿孔会引起腹腔压力增高,导致腹部肌肉紧张,进而引发腹部压痛的情况发生。腹部压痛多见于右下腹麦氏点处,也可见于全腹。
3.腹部包块
当出现肠出血和肠穿孔时,可能会形成血肿或者局部组织坏死而形成脓肿,从而表现为腹部包块的现象。腹部包块通常可在右下腹被触诊到,也可能出现在其他位置。
4.便血
便血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后血液经过肠道时与粪便混合所致。肠出血和肠穿孔都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便血可发生在任何时间,颜色从鲜红至柏油样黑便不等,常伴随排便次数增多。
5.肠鸣音亢进
肠鸣音亢进是因为肠管蠕动加快,此时会刺激到受损的肠道壁,导致肠壁痉挛,进而引起疼痛。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响度弱且频率低,在患有肠出血和肠穿孔时,患者会出现肠鸣音高亢、声音清脆的情况。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电子结肠镜、X线钡餐造影等检查以评估肠道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感染药和止血剂,重症者需手术治疗。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肠道负担。

2024-04-04 08: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出血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 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 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 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 可能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 结肠癌 过敏性紫癜肾炎 阿米巴痢疾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