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要点包括

精选回答(1)

朱中山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脑科医院 三甲

擅长:肺癌、肝癌、乳腺癌、肠癌、鼻咽癌等肿瘤的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工作

提问

新生儿黄疸,它主要包括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感染造成的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黄疸,以及生理性的黄疸。
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黄疸会自然的消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如果是由于感染造成的新生儿黄疸,需要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黄疸,可以给予补液,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碳酸氢钠进行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性的黄疸,采取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还可以配合使用光照疗法来治疗黄疸。对于严重的溶血患儿,可以采取换血疗法。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罕见。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新生儿溶血时,应积极消除黄疸,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产前筛查中存在溶血的高危因素,应积极干预。核黄疸是新生儿溶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新生儿溶血的情况下,应积极通过血液交换疗法、蓝光照射和碱性条件下的白蛋白输注来治疗泛黄。产前筛查可以筛查出溶血的高危因素。如果孕妇有O型血,而丈夫有A型、B型或AB型血,新生儿更容易发生ABO溶血。抗体应在怀孕期间测定。如果RH阴性母亲流产或生下第一个孩子,应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降低第二个孩子发生溶血的可能性。

2022-03-21 18:0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