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其他传染病> 伤寒> 伤寒论治疗盗汗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伤寒论治疗盗汗可采取黄芪建中汤、当归六黄汤、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汤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1.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白芍等中药组成,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可缓解因气血虚弱引起的盗汗。此方适用于体虚自汗、易感乏力等症状。
2.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通过滋阴补血、清热除湿的作用来改善盗汗症状。其主要成分为当归、生地黄等,这些药材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
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可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从而达到止汗的目的。该方剂以黄芪、人参等为主要成分,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盗汗有效。
4.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中的知母和黄柏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该药属于滋阴类方剂,能滋养肾阴,调整机体功能状态。本品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盗汗。
5.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攻、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的盗汗。方中龙胆草、柴胡等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该方剂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盗汗。
在使用上述传统中医药物时,需经中医师辨证后方可服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患者平时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减少盗汗的发生。

2024-01-17 03: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盗汗 (寝汗)

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 症状起因: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 可能疾病: 艾滋病导致的肺结核 虚劳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