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医生回答(2)

谢少尚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可采取颈椎牵引、颈围固定、功能锻炼、物理疗法、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颈椎牵引
通过使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颈部施加持续均匀的拉力,每次牵引时间及频率依医嘱而定。此措施有助于缓解因压迫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并可稳定颈椎结构,防止进一步损伤。
2.颈围固定
使用弹性材料制作的颈托圈环绕于患者的头颈部,通常需要佩戴一定的时间长度。该设备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限制不必要的头部运动,从而减少由于不稳定导致的二次伤害风险。
3.功能锻炼
由康复医师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强化训练,如项部肌群活动练习,每日执行数次至数周不等。此举旨在提高颈椎区域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物理疗法
包括电刺激治疗、超声波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在专业人员操作下定期开展。这些方法利用电磁波或声音能量作用于受损区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并促进修复过程。
5.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口服维生素B族、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按处方规定周期服用。补充必要微量元素以支持神经系统健康,可能有助于缓解某些由颈椎病伴随的神经功能紊乱。
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影响颈椎稳定性。同时注意保持正确的睡姿,枕头高度适宜,以促进身体恢复。

2023-12-29 22:26

举报

韩左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生机制复杂:过伸性压缩损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损伤发生在前额和面部时,有学者认为过伸性压缩损伤首先在脱位部位造成了一个剪切力,引起前纵韧带破裂,椎间盘终板破裂,后纵韧带从椎体后缘分离,其压缩性力量造成椎体前,中柱和后柱有分离倾向,产生椎板骨折;亦有文献报道,椎板骨折是颈椎过伸性损伤中较易发生的改变,椎板骨折使椎体前,中柱失去支持而产生前脱位,脱位的程度取决于椎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损伤程度,椎板骨折的损坏程度,椎板骨折减缓了外力对椎体后柱韧带结构的破坏,尽管椎体前脱位,但脱位节段的颈椎小关节和棘突未发生移位,因此,脱位处椎管的矢状径并未减小,也未对脊髓形成压迫,或仅有轻微的压迫,故不易产生脊髓损伤。

当外力作用于枕后或颈后部产生屈曲性损伤时,外力使颈部形成一个向前的挥鞭性运动,瞬间的作用力使颈后部的组织结构发生破坏,尤其是项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破坏,使得颈椎稳定性部分丧失,于是发生前脱位,脱位的程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及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而对无脊髓损伤考虑可能同下列因素有关:

①患者的颈椎管先天性矢状径宽大,脱位后残留的颈椎管矢状径仍可容纳脊髓使其不受损伤;

②后方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关节囊韧带)结构损伤较轻,至少是不完全性损伤,可使韧带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起到部分限制椎体过度前脱位的作用,避免造成脊髓损伤;

③在外力作用特别剧烈的情况下,受损的椎板也会发生骨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椎体有明显的前脱位,也不会减小椎管的矢状径,引起脊髓损伤;

④脱位后颈椎呈现屈曲状改变,整个颈椎在纵向长度上有所缩短,脊髓也同样呈迂曲样的“手风琴样”变化,避开了骨性结构解剖位置改变所造成的脊髓压迫。

2014-07-27 17: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