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功能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发病时间:不清楚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补充说明: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a******W 2014-08-04 14:23

血友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功能异常 头晕 凝血酶 度和 肝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鼻子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欧维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正常值一般为75%-120%,如果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所引起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是指在人体血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钙离子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使血液凝固,从而测得的时间,是反映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血栓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异常,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脑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降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肝脏疾病

如果患者患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会导致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降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保肝的作用。

3、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缺乏主要是由于维生素K摄入不足、维生素K吸收障碍等原因所引起的,会导致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降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等药物进行治疗。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是由于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所引起的,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导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降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氨甲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5、其他原因

此外,上述情况也可能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增强自身抵抗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4-08-04 14: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