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 皮下结节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陈安富 主治医师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神经肌腱损伤,软组织缺损手术治疗,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颈肩痛等诊断治疗,擅长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治疗,对骨折及肌腱神经损伤术后康复指导有丰富经验。

提问

皮下结节可能是由于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皮肤纤维瘤、皮肤囊肿、血管瘤等原因引起的。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肤中皮脂腺排泄管堵塞,导致皮脂逐渐淤积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患者会出现皮下结节的症状,并伴有红肿、化脓、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则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2、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的,一般为良性,生长缓慢,通常表现为皮下局部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如果脂肪瘤体积较小,没有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注意观察即可。如果脂肪瘤体积较大,或者压迫到神经,引起疼痛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3、皮肤纤维瘤

皮肤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可能与蚊虫叮咬、外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结节的症状,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皮肤囊肿

皮肤囊肿是指真皮或者皮下形成的囊状结构,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结节的症状,还可能伴有疼痛、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血管瘤

血管瘤是指一种血管内细胞增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可能与血管新生、血管异常增殖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结节的症状,还可能伴有皮肤萎缩、红斑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片、醋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如果患者出现皮下结节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06-20 21:43

举报

医生回答(2)

吴英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皮下结节可能是由药物注射后吸收不良、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注射后吸收不良
由于个体差异导致药物吸收不完全,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结节。可通过超声波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可遵医嘱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处理。
2.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引起。当脂肪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神经时,可能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通过脂肪瘤切除术等方式进行处理。
3.纤维瘤
纤维瘤是皮肤下方的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由过度生长的纤维组织构成。这些纤维组织可能因为某些刺激因子的作用而发生异常增长,从而形成结节。针对纤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完整地切除干净,如传统开放性手术、微创旋切术等。
4.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多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皮脂逐渐淤积而形成潴留性囊肿。若继发感染,则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热痛的症状。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皮脂腺囊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若囊肿较大或有症状,可通过激光疗法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进行治疗。
5.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主要由头皮损伤后毛囊漏斗部被表皮碎片阻塞所致。当囊肿逐渐增大并压迫到周围的结构时,就会产生不适感和触痛。对于表皮样囊肿的治疗,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将囊壁彻底清除,以免复发,例如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或者应用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疑似恶性肿瘤的结节。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对结节的摩擦和刺激。

2024-03-13 03:52

举报

张晓晓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皮下结节是皮肤下浅表的小的、较硬、圆形或椭圆形的,无痛性小结。一般很少引起症状,生长很缓慢,极少恶变。您现在的小疙瘩如果是皮下结节可以不予治疗,平时注意观察下就好,主要是看有没有结节突然变大、破溃、明显疼痛、数目增多等,如有上述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看医生。

2014-08-04 20: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下结节

皮下结节(subcutaneousnodules) 为一种较硬,圆形或椭圆形的,无痛性小结。直径为0.2一10厘米大小。常位于受摩擦较多部分,如肘部伸侧、跟腱、头皮、坐骨结节或关节周围。少见部位有耳和鼻梁。皮下结节很少引起症状,偶尔可破裂或并发感染。典型的皮下结节生长缓慢,可持续存在或在病性缓解时消失。皮下结节的出现与高滴度血清类风湿因子、严重的关节破坏及类风湿活动性病变密切相关。

  • 症状起因:其特点为可双侧发生,但不对称,结节直径多为0.5~2.0cm,质硬有压痛,表面皮肤可呈黄红色、鲜红色或正常肤色,结节可单个或多个,沿表浅动脉排列或成群聚集于血管近旁,持续一周以上可自行消退。这种结节也可出现于躯干、面部、肩部等处,有时可与皮肤网状青斑同时发生。指尖、足趾、大小鱼际肌处出现的蓝色或粉红色有压痛的结节称为osier小结,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 可能疾病: 原发性淋巴瘤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 气瘿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巩膜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