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孩长流口水
补充说明:小孩长流口水
a******W 2014-08-24 08: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小孩长流口水可以考虑行为疗法、口腔功能训练、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其他治疗措施。
1.行为疗法
家长可指导孩子练习吞咽动作,如吹气球、吹蜡烛等,每日多次。通过反复训练,促进唾液分泌及吞咽反射的协调性,从而减少口水流出。
2.口腔功能训练
由专业康复师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口腔运动方案,在指导下让患儿定期完成特定任务,例如咀嚼模拟食物颗粒。此方法旨在提高口腔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从而控制口水分泌量。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执行。这些药物能够减少唾液腺体活动,降低唾液分泌量,从而减少口水流量。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由有资质的中医师操作,在选定穴位上进行电刺激或刺络放血等技术手段来调节体内气血流通状态。针对小儿流涎症而言,针灸可平抑肝火旺所致之口舌不收现象;对于其他原因引起者,则有助于调整脏腑功能紊乱状态。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关注患儿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水分泌。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也很重要,每天至少刷牙两次,饭后及时漱口,以减少细菌滋生和口臭的发生。
2024-03-19 20:4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宝宝长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
2014-08-24 08:36
举报向医生提问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口腔
食道平散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贲门痉挛、食道狭窄梗阻、食道炎和各种咽喉炎等。主要用于中、晚期食道癌引起的食道不适、吞咽困难、滴水不下、噎嗝、反涎及各种食道疾患,也可用于放疗,化疗的配合治疗及正常人食道和胃肠道的癌变防治。
小儿感冒颗粒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金翘颗粒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由于风热袭肺所致乳蛾,证见:恶寒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咽干灼热,喉核红肿;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杞枣口服液
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用于小儿因脾肾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记忆力减退等症及对高血铅儿童能促进血铅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