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波依定
补充说明:波依定
a******W 2015-06-22 14:1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波依定是指非洛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非洛地平缓释片属于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扩张血管,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可以有效改善血压升高的情况,同时还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于存在低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需要避免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如果患者对非洛地平缓释片过敏,也需要避免服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建议患者在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时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等。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吸烟、喝酒,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7-12-09 20:28
举报你好,波依定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动脉血压,其降压效果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你服用波依定后出现红点点,考虑药物过敏。波依定的副作用有:水肿、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心慌、恶心、腹痛、皮疹、瘙痒,非常罕见牙龈增生。建议停用。
2017-12-09 20:05
举报象其他血管扩张剂一样,非洛地平缓释片可能在某些患者中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头昏和疲乏。大多数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往往出现在开始用药或增加剂量时,这种不良反应常常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此药可能引起剂量相关的(因前毛细血管扩张)踝部水肿。还有报道发现伴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牙龈肿大。皮肤反应如皮疹和瘙痒亦有报道。 常见的有神经系统:头痛。 皮肤:潮红。 血管:周围性水肿
2017-12-09 19:31
举报医生回答(5)
波依定能有效降低血压。
波依定是一种利尿剂,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泄钠离子和水分来降低血容量,进而降低心脏负荷和血压。此外,利尿剂还可以扩张外周血管,进一步降低血压。因此,波依定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或低钾血症,则需慎用波依定。
在使用波依定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并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2024-01-13 02:49
举报不良反应:
1.象其他血管扩张剂一样,非洛地平缓释片可能在某些患者中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头昏和疲乏。大多数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往往出现在开始用药或增加剂量时,这种不良反应常常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与其他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一样。此药可能引起剂量相关的(因前毛细血管扩张)踝部水肿。还有报道发现伴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牙龈肿大,但可以通过牙科保健加以避免或逆转。皮肤反应如皮疹和瘙痒亦有报道。 2.常见(≥1%) 神经系统:头痛。 皮肤:潮红。 血管:周围性水肿。 3.少见(≥1‰,<1%)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悸。 胃肠道:恶心、腹痛。 皮肤:皮疹,瘙痒。 一般情况:疲劳。 4.罕见(<1‰,≥1/10000=) 心血管系统:晕厥。 胃肠道:呕吐。 肌肉骨骼:关节痛,肌痛。 精神病学:阳痿/性功能障碍。 皮肤:荨麻疹。 5.非常罕见(<1/10000) 胃肠道:齿龈增生,牙龈炎。 肝脏:肝药酶增加。 皮肤:光敏反应、白细胞分裂性血管炎。 泌尿系统:尿频。 一般情况:过敏反应、血管水肿、发热。
2015-06-22 14:19
举报注意事项:
1.本品可引发严重低血压和晕厥,产生反射性心动过速,在敏感人群中可能引发心绞痛,低血压患者慎用. 2.本品慎用于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患者,须注意本品的负性肌力作用,特别是在与β一阻滞剂合用时. 3.本品慎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老年人(65岁以上)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宜从低剂量(一次2.5mg,一日1次)开始治疗,并在调整剂量过程中密切监侧血压. 4.临床试验表明,剂量超过每日1Omg可增加降压作用,但同时增加周围性水肿和其他血管扩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要调整建议剂量. 5.本品应空腹口服或食用少量清淡饮食,应整片吞服勿咬碎或咀嚼.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减少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2015-06-22 14:19
举报用法用量:
口服,最初剂量一次5mg,一日l次,可根据患者反应将剂量减少至每日2.5mg或增加至每日l0mg。剂量调整间隔一般不少于2周。建议剂量范围为每日2.5-10mg。
2015-06-22 14:19
举报波依定的副作用————少数患者可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头昏和疲乏。还可出现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踝部水肿。有报道发现伴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牙龈肿大
2015-06-22 14:19
举报向医生提问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症状起因: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