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白细胞减少症
补充说明:白细胞减少症
a******W 2015-08-25 15:54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 肿瘤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白细胞减少症可以考虑营养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免疫调节治疗、骨髓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提供均衡饮食或特殊配方食品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提升白细胞水平。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造血功能,对提升白细胞计数有积极作用。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由医师开具处方,在诊断确定后开始使用特定类型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进行干预。此措施针对细菌感染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现象;可杀灭致病性细菌并减轻其对血液系统造成的压力从而辅助提升白细胞数量。
3.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开具个性化方剂,患者需遵循医嘱服用一段时间。传统中医药认为某些草本植物具有补气养血作用,能够促进骨髓产生白细胞;虽然效果相对较缓但长期坚持会有一定帮助。
4.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涉及使用化学合成或生物来源的药物来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例如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该策略旨在纠正异常的免疫应答,恢复正常的白细胞数值;具体效果取决于所选药物及患者响应情况。
5.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从供体转移到接受者体内的一种手术方法,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执行。该技术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长期或重度白细胞减少,因为它可以直接替换受损的造血器官;然而风险较高且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等海鲜产品,以免因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而加重病情。
2024-01-15 19:3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白细胞减少症和(或)粒细胞减少症原发者(原因不明)少见,多为继发性。常见的发病机制为:①粒细胞生成减少如感染、电离辐射、肿瘤骨髓转移、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抗肿瘤或其他药物影响等;②粒细胞成熟障碍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③粒细胞破坏增多如脾亢、感染、炎症或免疫异常;④粒细胞分布异常循环池内的粒细胞迁移至边缘池,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减少,注射肾上腺激素后,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计数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常继发于多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原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低热、失眠、咽喉炎及黏膜溃疡等。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多少、减少的速率以及其他免疫系统受损的程度直接相关。慢性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见于儿童和成人,感染较轻或不发生感染,多数患者一年内自行缓解,少数可持续多年。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病程迁延多年,呈一定的规律性发作,常间隔21天(12~35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3~6天,发作时全身不适,头痛、发热,伴有咽部或其他部位感染,部分患者有关节痛、脾及淋巴结肿大。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5周,最长可达7周,但也可在数小时内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乏力、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寒战、咽痛、肺炎、发热、骨痛等。
检查
白细胞减少症
1.血象
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2.骨髓象
可了解粒细胞的增殖及成熟情况,有时还可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
3.原发病相关检查
如疑为结缔组织疾病,应行相应的免疫学检查。
4.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测定
如果患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且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阴性,则提示为同种免疫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获得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5.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
可用放射标记异氟磷(DF32P)标记的粒细胞进行测定,是了解中性粒细胞转换的最可靠的指标,但技术设备要求较高,难以普及。
2015-08-25 15:5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x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x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多糖蛋白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神经衰弱等症的辅助治疗。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