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或深部真菌感染。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用药。
1.氟康唑
氟康唑适用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疾病的治疗。该药物能抑制细胞膜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抗菌效果。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监测血液学参数,长期服用者应定期评估肝脏状况。
2.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可用于多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功能发挥抗菌作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谨慎。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3.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主要用于耐受性氟康唑或其他唑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侵袭性曲霉病及其他适型真菌感染。本品为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高度的亲脂性,能够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形成过程,进而达到抗菌的目的。建议空腹口服,以免食物影响吸收。注意观察可能发生的视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4.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主要针对严重真菌感染如全身播散性念珠菌病和系统性曲霉病。此药可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并引起真菌死亡。使用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还应注意预防肾功能损害。
5.酮康唑
酮康唑适用于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它真菌所致的皮肤、粘膜及附属器感染。本品能特异性地干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使真菌细胞膜受损而死亡。肝毒性风险较高,因此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孕妇禁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以利于病情恢复。

2024-02-24 17:52

举报

医生回答(4)

易茶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5-氟胞嘧啶易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也可与两性霉素B合并使用,二药有协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与酮康唑合并使用。两性霉素B不能与酮康唑合用,因二药有相互干扰的作用。

2016-07-08 13:48

举报

曹天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抗真菌药容易影响白细胞及肝功能,长期使用造成一过性GPT上升或白细胞下降,停药可愈。5-氟胞嘧啶从尿中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肾功能差者应禁用或慎用。两性霉素B可损伤肾脏,并引起血钾降低,有人有发冷、发热反应,少数人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酮康唑应特别注意肝脏受损问题。长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肾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2016-07-08 13:48

举报

闵金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雷琐辛、碘剂、硫黄等外,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灰黄霉素只对皮肤癣菌病有效,主要是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甲癣等,口服时,20~30天为一个疗程,需合并外用治癣药物。长期使用有少数浅部真菌产生耐药菌株,可换用酮康唑。制霉菌素治疗胃肠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制成坐药。两性霉素B主要治疗深部真菌病,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结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将此药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②合成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静脉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时主要治疗皮肤真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口服和静脉滴注主要治疗深部和浅部的真菌病。

2016-07-08 13:48

举报

林立让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真菌感染可分为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表浅感染是由癣菌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体表部位造成的,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小。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和隐球菌侵犯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造成的,发病率低,危害性大。在所有的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中,只有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能透过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真菌感染。

常用抗真菌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杨酸、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球红霉素、甲帕霉素(美帕曲星、克霉灵)、氟康唑(大扶康、麦尼芬、依利康)、伊曲康唑(斯皮仁诺)等。按结构分为有机酸类、多烯类、氮唑类、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等。

2016-07-08 13: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 症状起因:真菌(fungus)属于植物界,真菌门。它没有根、茎、叶的结构,因而不能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除少数单细胞类群外,真菌大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 真菌适宜于在潮湿、温暖的环境繁殖;在有氧、温度合适、且有一定湿度的条件下,空气中飘散的真菌增多。所以真菌变态反应的发生,也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征。一般在夏季,特别是霉雨季节,真菌变态反应的发病增多。但是它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征不像花粉症那样明确。例如,在冬季,过度加热的房间或车间,特别是加湿的,空气中真菌飘散量也很多,也可以形成流行高峰。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曲霉菌),此类感染与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及菌落失调。

  • 可能疾病: 念珠菌病 真菌性食物中毒 糜烂型脚气 脚气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外科、皮肤

推荐医生更多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邢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