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性病科> 得了性病> 龟头上有一个小红疙瘩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龟头上出现小红疙瘩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性传播感染、皮肤病变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龟头上出现小红疙瘩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龟头炎、尖锐湿疣、接触性皮炎等。这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各异,例如龟头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而尖锐湿疣则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患者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现象,在炎症刺激下也可能会导致龟头部位出现小红疙瘩的症状。另外,若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穿着紧身内裤,导致局部透气性较差,也可诱发上述症状的发生。
在诊断确诊前,应避免过度清洁或搔抓患处以防感染扩散或加重病情。此外,建议患者定期观察小红疙瘩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4-03-10 00:32

举报

医生回答(4)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你的情况考虑珍珠疹的问题。珍珠样丘疹,临床认为与包皮过长、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属于生理发育上的变异,既不是肿瘤,也不是性病。临床表现为白色、肤色或淡红色丘疹,互不融合,沿龟头后缘冠状沟排列一行或数行。本病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后果,一般无需治疗

2016-08-05 12:44

举报

董璐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您好,您的情况考虑是阴茎珍珠疹,见于男性龟头边缘,为同肤色的,均匀一致的排列整齐的小米粒大小的丘疹,无炎症反应,无任何自觉不适感,此为珍珠疹,如做醋酸白试验为阴性,也就是5%的醋酸液涂抹后不发白.这种情况见于青春发育后的男性,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不需治疗,不必恐慌,但也有个别地方将此种现象误认为湿疣,又做激光又服药是不对的.

2016-08-05 12:44

举报

冯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从您叙述的疾病来看,考虑是龟头炎症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龟头原因很多,你要到医院作全面检查,感染的原因很多,有细菌,霉菌,泡疹病毒,支原体,铱原体,湿疣等,你要明确诊断后,才能有效治疗.祝愿早日康复.

2016-08-05 12:44

举报

姜文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门诊常见的“龟头疾病”,望对症治疗。1)珍珠状阴茎丘疹病在门诊工作中,常常有男性青壮年因龟头上长出一排或几个针尖大的细珠状丘疹而就诊,他们忧心忡忡,有的担心长了肿瘤,有的害怕得了性病。在性医学咨询信中,询问该病变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描述得非常具体:皮疹小米粒大小,与周围皮肤颜色相似,不痛不痒,虽然对排尿、性生活均无影响,但心理压力却非常大。其实,这种疾病既不是肿瘤,也不是性病。医学专家经过做病理切片已经证实,其结构是正常的结缔组织增生。在医学上,将它命名为珍珠状阴茎丘疹病。珍珠状阴茎丘疹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论断主要靠皮疹分布的部位和形态。本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也不需要治疗。患有本症的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疾病,从恐惧和忧虑中解脱出来。本病对健康和阴茎的生理功能没有任何影响。2)白斑龟头处可出现形状不一的白斑,有的全白,有的较白,不痛不痒,表面光滑不伴有其它皮疹,其周围的色素常较正常肤色加深。本病无特效疗法,但常可不治自愈。由于龟头白斑与包皮垢慢性刺激有关,而白斑又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龟头生白斑者均应尽早环切包皮。3)增殖性红斑表现是龟头处出现单个或数个红斑,可为圆形、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略高而硬,表面光亮。有时可有糜烂、结痂或乳头样增生。该病可多年无变化,也可能癌变。增殖性红斑的病因不明,但主要发生于包皮过长者,因此认为与包皮过长,包皮垢刺激有关。笔者曾为数名本病患者做过包皮环切手术,其中几个人的红斑自然消失。因此,患有本病者均应常规切除包皮。增殖性红斑的治疗问题目前没有肯定的意见。有的学者主张切除包皮,密切观察;有的医生主张冷冻或用X线照射病损。另外,本病又称为红斑增生病或者红色肥厚病。发现龟头有红斑的患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而应及早上医院的泌尿外科看病并作包皮环切手术。4)皮角表现为龟头上长出火柴棒或筷子粗细的牛角状凸起,呈褐色或棕灰色,质地坚硬。据认为,是在龟头炎症的基础上表皮角质细胞增生形成的赘生物。皮角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皮角的特征突出,诊断不难。治疗方法为局部切除。应该指出的是,患有龟头皮角的病人应尽早求医,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或试图自已去除,以免加重病情,或者延误诊治,导致严重后果。5)血管性水肿与荨麻疹一样,是龟头对食物、药物或昆虫叮咬所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本病可仅发生在龟头,也可与荨麻疹同时发生。儿童易患龟头水肿,表现为龟头处包皮高度水肿而发亮,如同大水泡。但不影响排尿。本病常常于夜间发生,痒感不显著,也无全身不适,可于数日后自行消退。龟头包皮血管性水肿诊断简单治疗也较容易,局部应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可用1:1000新洁尔灭轻拭病变处。合并全身荨麻疹者可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治疗,但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6)固定药疹常因口服磺胺类、巴比妥类、解热止痛药后,于服药的一日内,甚至数分钟突然发病。表现为龟头处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大小不定,中央呈紫红色肿胀,周围色红,局部可有痒或灼热感。严重者中央迅速发展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湿烂面,经十多日才能愈合,且多遗有色素沉着,须经数月至一年才能逐渐消退。以后,患者每服该致敏药物,患处皮疹就会复发,而且面积会越来越大。本病诊断不难,有服药史和上述症状者容易确诊,尤其有复发史者诊断更易。龟头固定药疹与血管性水肿的鉴别也不困难,有服药史,症较重的多为固定药疹。固定药疹的预防重于治疗。患者应牢记自己过敏的药物,在看医生时应主动说明,并且绝不能再用那些药物。一旦发病应立即停服致敏药物,轻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内服苯海拉明治疗。重者应及早就医,请医生诊治。7)股癣多见于臀部和大腿上内侧,但也常侵犯阴茎。初起为小丘诊(小疙瘩),奇痒,然后扩大形成边缘呈环状凸起,中央平坦的圆形或多形性皮损,常见脱屑。股癣是霉菌感染,根据症状诊断不难,有疑问时可刮取皮损处的少许皮屑,在显微镜下查找霉菌菌丝,有助于确诊。阴茎处皮肤薄嫩,治疗时不可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一般可外用克霉唑软膏,效果较好。若其它部位也有癣则应同时治疗,以免复发。8)结核疹常发生于龟头,表现为淡红色小疙瘩(丘疹),不痛不痒,进展很慢。有时破溃,形成小的圆形溃疡,无脓液,可逐渐结疤而愈。有时可合并皮肤结核疹,表现为四肢、背部、头颈出现多处皮疹,易误诊为粉刺、毛囊炎或囊肿。皮疹此起彼落,可自行吸收,但每个皮疹一般约20--30天才能自愈。龟头结核疹可根据皮疹特征、患者有过结核或结核接触史以及其它部位的典型皮疹确诊。应该指出的是,结核疹是皮肤对其它部位结核灶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的,其本身病灶内不含有结核杆菌。结核疹的治疗应口服抗结核药物,病人不宜私自治疗,应请医师给予指导用药。9)尖锐湿疣常在性接触后3周--8个月发病,病变位于阴茎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等处,呈柔软乳头状肉疙瘩,呈灰白、淡黄或粉红色,触之易出血。可以是单个,也可以密集成簇,有点像菜花样。治疗需用冷冻或激光疗法。10)传染性软疣多发生于性接触后2--7周,表现为一种3--6毫米直径的半球形丘疹,中央微凹,犹如脐窝。若挤压丘疹,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治疗可用锐利的刮匙刮除,再涂碘酒或石炭酸,并压迫止血;也可用冷冻疗法。11)霉菌性龟头炎由一种叫做念珠菌的霉菌引起,一般发生于已切除包皮的病人,其龟头红色发亮,表面有小脓疱或小丘疹。可服克霉唑或酮康唑,病变部位涂克霉唑软膏。12)牛皮癣可仅发生在阴茎而其他部位没有,所以不易识别,表现为在阴茎头部有边缘清楚的红斑丘疹,没有一般牛皮癣所特有的银白色鳞屑,若长在阴茎干上可有鳞屑。可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以控制病情。13)绒毛状乳头状瘤在冠状沟边缘有粟粒样肿物,呈粉红色乳头状突起,排列成行;阴茎勃起时突起尤为明显,较硬。平时无疼痛等不适,但在性生活时可损伤女方阴道粘膜。治疗需作手术局部切除。14)龟头包皮炎这是一种发病率最高的龟头包皮疾病。患者几乎都有包茎或包皮过长。在龟头和过长的包皮之间,由于脱落的上皮细胞、腺体分泌和包皮垢杆菌形成一个温热、潮湿的细菌培养基,一旦细菌进入即可引起炎症。龟头包皮炎发病初期可见龟头和包皮表面水肿、充血,尿道口周围发红并出现创面、糜烂,并可发展成浅表的溃疡,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病人自觉阴茎头处发痒或有灼热感,随后疼痛。溃烂后可流脓、味臭。严重者还会有乏力、低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另外,如为霉菌感染的念珠菌性龟头炎,常表现为龟头粘膜红斑、局部水肿、表现光滑、边缘轻度脱屑,并可有丘疹和小脓疮向周围扩大形成龟头糜烂。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性龟头炎,可引起包皮干裂,纤维化和龟头硬化性改变。龟头包皮炎的治疗:局部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浴液浸泡龟头,早晚各一次,或用棉签沾1:1000的新洁尔灭轻拭渗液或脓液,注意不要用各种油膏和粉剂,否则反而易加重病情。全身反应重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疗。对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应注意特殊致病微生物的诊治。分泌物中查到念球菌者应局部给予制霉菌素或克霉唑。分泌物中检出滴虫者应给予灭滴灵口服。疑有性病时,应于分泌物中检查淋病双球菌,并注意与硬性下疳、软性下疳相鉴别。

2016-08-05 12: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道口疼

前列腺炎病人表现病症包括:尿痛,尿急,尿频,尿等待,尿中断,尿无力,尿滴沥,尿分叉,尿潴留,尿道口滴白,尿血,腰膝酸痛,腹股沟及大腿根两侧放射性疼痛,小腹及会阴不适有疼痛或坠胀感,肛门坠胀痛,头晕,乏力,尿道痒痛灼热,睾丸坠胀痛,阴囊潮湿,遗精。性欲及性功能下降,不育等.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前列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的前列腺炎类型其病因不一。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中感染因素占主导地位,在非细菌性前列腺和前列腺痛的发病中,感染因素可能是一诱发或初始作用因素,而非感染性因素可能占主导作用。 在前列腺炎发病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感染因素 (1)细菌: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致病微生物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致病菌相似。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少数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感染的机会不多。绝对厌氧菌很少引起前列腺感染。革兰阳性菌在病因学中的作用尚有争论,大多数研究者同意肠球菌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然而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细球菌、类白喉对前列腺炎的致病作用,许多学者还持有疑问。最近一些研究者认为,革兰阳性细菌除肠球菌外,很少引起明显的前列腺炎。在国内,患者前列腺液培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常见的细菌,是否菌种上与国外情况不同,还是属于尿道菌的污染,需待进一步阐明。多数前列腺感染是单一致病菌引起,然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菌株或类型细菌引起者也时有发生。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因为细菌感染后的尿液逆行或反流感染。感染的尿液可经开口于后尿道的前列腺导管入侵。尿液流入前列腺比较常见,而且肯定在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者对前列腺结石通过结晶形态分析,发现结石中许多成分在正常前列腺液中不会出现而仅出现于尿液中。 其他可能包括直肠内的细菌通过直接扩散或淋巴扩散和血源性感染扩散。 有研究者发现一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他们的女性性伴侣的阴道分泌物有相同的致病菌,这就提示: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是性交过程中细菌经尿道外口逆行感染的结果。淋病奈瑟菌(淋球菌)或非淋球菌尿道炎患者合并淋病奈瑟菌前列腺炎为性接触性疾病。无避孕套保护的肛门直肠性交可能因肠道细菌感染引起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附睾炎,同样也可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 许多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经尿道插导尿管并发尿道感染的结果。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感染途径可能是:①上行尿道感染;②排到后尿道的感染尿逆流到前列腺管;③直肠细菌直接扩散或通过淋巴管蔓延侵入前列腺;④血源性感染。 (2)支原体和衣原体: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病变,已有资料表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8倍,有人认为分解尿素尿原体(ureaplasmas urealyticum)及沙眼衣原体或许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因素,但证据仍不充分。 许多学者认为,分解尿素尿原体或许是这种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也可能是一种腐生生物(saprophytes)。沙眼衣原体是否为前列腺炎致病因素,尚有争论。男性40%非淋菌性尿道炎和35岁以下多数急性附睾炎均因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而大约1/3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有尿道炎。因此,它有可能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但不少研究证明即使有,也不是重要的因素。 (3)真菌及寄生虫:真菌引起前列腺感染主要见于AIDS患者。患者的抵抗力遭到严重的损失,发生真菌性前列腺炎。引起前列腺炎的寄生虫主要有阴道毛滴虫、血吸虫等。 2.化学因素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原因和致病原目前尚不清楚,致病菌有可能是无法确定的致病微生物,近年临床研究发现衣原体和支原体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或者它是非感染性的疾病,有人推测可能是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前列腺内尿液反流,这可能对各类前列腺炎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另外有很多成年男性通过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内有结石的存在,但在X线上不能检出。而结石成分分析发现为尿液中成分而非前列腺液中成分。故推测前列腺结石的形成与尿液反流有关。感染后的结石可长期存在于腺体内,作为感染病灶不易消除。有人研究在前列腺切除前将炭粒粉溶液注入患者膀胱内,以后在切除前列腺标本中发现腺体及导管内有炭末;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膀胱内先注入炭粉溶液,3天后再进行前列腺按摩,可见前列腺液内有很多巨噬细胞含有碳粒;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患者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时,发现尿液反流非常严重,前列腺及射精管内均可见显影。因此认为前列腺内尿液反流所造成的化学性因素,可能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认为,尿液回流进入前列腺是重要因素,通过影响嘧啶和嘌呤的代谢,提高尿酸浓度而引起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的发病和前列腺分泌物中尿酸水平相关。根据上述理论,使用别嘌呤醇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治疗作用。但也有研究得出与上述结果相反的结论。 3.免疫因素 关于前列腺炎的免疫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最初的通过研究前列腺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现抗体包被细菌,以及抗前列腺抗体的存在。最近应用动物模型成功模拟前列腺炎是一个自体免疫反应的过程。令人鼓舞的是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细菌产物提供了最初的抗原刺激,引起随后的免疫反应过程。 (1)免疫球蛋白包被细菌:在1979年,Thomas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阐述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抗体包被细菌,肾盂肾炎可以从膀胱炎中鉴别开来,35侧肾盂肾炎患者34例可检测出抗体包被细菌。而20例膀胱炎患者中仅检测出1例抗体包被细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上尿路与下尿路感染区分开来。其后的研究14例正常人群和51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发现25例前列腺患者可检测出抗体包被细菌。在25例中有24例发现IgA抗体,10例发现IgG抗体。在正常人群的精液中未发现抗体包被细菌。 血浆中细菌特异性抗体:以后的研究是评价前列腺炎患者血浆中抗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抗体的滴度。Meares等研究25例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前列腺炎患者血浆凝集抗体的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这篇研究中以对照组的稀释滴度定为无反应。接着的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炎患者中,那些治疗有效的患者,抗体滴度逐步下降至正常。而那些治疗未愈的,抗体滴度逐步下降至正常。而那些治疗未愈的,抗体滴度居高不下。 (2)前列腺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不少研究小组研究前列腺分泌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最初的研究开始于1963年,Chodirker和Tomasi首先证实并定性测定正常人前列腺液中IgG和IgA,其后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技术,证实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存在全身和局部免疫反应。 Shortliffe等人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研究人类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时的免疫反应。他们发现在前列腺液中有明确的局部抗体反应,主要是分泌型IgA,它独立于血浆反应之外,且呈针对感染原的抗原特异性。在急性前列腺感染初期血浆和前列腺液中抗原特异性IgG升高,经药物治疗后慢慢下降,延续6~12个月,前列腺液中抗原特异性IgA水平在感染后立即升高,治疗12个月后,才会慢慢下降;但感染初期升高的血浆IgA水平仅1个月即下降。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尽管在前列腺液中抗原特异性IgA和IgG均升高,但血浆中没有肯定的免疫球蛋白。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经药物治疗后,前列腺液中IgA持续升高1年,而IgG持续6个月。在未治愈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前列腺液抗原特异性IgG一直维持升高水平。测定前列腺液中抗原特异性IgA和IgG水平不仅有助于帮助诊断前列腺炎,而且有助于明确治疗的有效性。 明确了总免疫球蛋白升高,下一个步骤是研究细菌特异抗体的变化。 早期的研究利用细菌谱,发现前列腺液中细菌特异性抗体的升高。研究发现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免疫球蛋白(包括IgA和IgG)均中等程度升高,但未能检测出细菌特异性抗体。 为了确定抗菌的免疫球蛋白真实的特异性,有研究使用患者自身的感染细菌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研究者们通过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来确定细菌性免疫球蛋白。包括检测中段尿和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研究对象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14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8例,未感染人群11例。在所有各组中,IgA和IgG在前列腺按摩后升高,然而在检测特异性抗细菌免疫球蛋白后发现,在正常人群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该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稍微升高,而在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该免疫球蛋白包括IgA和IgG均明显升高。 免疫球蛋白组织学定位:有一篇关于前列腺中免疫球蛋白的定位研究是在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前列腺肥大之间进行的。研究发现IgG主要在腺细胞的胞质基底部分和管腔(ductal lumen)的分泌颗粒内。IgA仅发现位于管腔的分化颗粒内。以后进行了前列腺炎中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以前的研究不同,21例正常对照组仅1例检测出免疫球蛋白。57%的前列腺炎患者在前列腺组织中检测出免疫球蛋白。IgM是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占85%,主要沉积的部位是腺细胞周围、血管壁和腺细胞,依次减少。在35%患者中可检测出IgA,而44%患者检测到C4。他们均未能检测出IgG。 (3)已改变的免疫状态的其他特性:前列腺感染被认为是男性不育致命的因素。Huleihel M等人最近研究生育男性和有生殖系感染史的不育男性精浆中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水平。该研究检测精液中IL-1、IL-6、INF-α及其受体水平。这些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反应而产生,作为免疫球蛋白被激活的结果,出现于慢性炎症反应中。这些免疫反应可以由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包括TNF受体和IL-2受体拮抗剂)控制。作者未检测出IL-1、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然而检测TNFα-1受体和IL-1受体拮抗剂时发现在有感染史患者中TNF-1受体出现率降低,而IL-1受体拮抗剂浓度却明显升高。可溶性TNF-1受体往往在免疫反应中升高,这就可以认为前列腺炎是一个改变了的免疫反应过程。别的研究发现在少精症不育患者的精液和前列腺液中IL-8明显升高。 (4)自体免疫反应:通过研究发现存在有抗前列腺抗原抗体,可能被认为是一个证据,表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为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在BPH患者的前列腺组织的确存在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抗体。 (5)动物模型:1984年,Pacheco-Rupil通过给Winstar大鼠回输30天前已被前列腺抽提物免疫的大鼠的脾脏细胞。证实了在前列腺炎的发展过程中,T淋巴细胞是必需的。接着的研究证实前列腺炎并非通过针对前列腺提取物的抗体免疫所始动的。用同样的模型,发现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肥大细胞的激活和脱颗粒。在Winstar大鼠身上自发性前列腺炎中发现,前列腺神经纤维密度、肥大细胞密度和炎症反应随着年龄增加,而且邻近肥大细胞的神经纤维脱颗粒现象特别明显,而当肥大细胞远离神经纤维时,这种现象并未发生,这种现象提示神经免疫调节的过程。 PSA是一种组织特异性抗原,组织特异抗原和胸腺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相关克隆的缺失或无反应。利用这一概念,Tagneli等分别在出生时,出生后生存3天,出生后生存7天,切除小鼠胸腺。只有那些出生后3天被切除胸腺的大鼠发生前列腺炎。而且这些相应的小鼠产生抗前列腺的IgG抗体。所以,最初免疫过程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并继以抗体的产生。进一步研究发现给这些出生后3天的小鼠回输正常成年小鼠的CD4+T脾脏细胞,能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但青春期雄性鼠的脾脏细胞无此作用。 (6)免疫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利用形成自体免疫反应相识的动物模型,类固醇技术和雄激素能成功地用于反复性前列腺炎模型(Lewis大鼠)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由于肥大细胞的颗粒和组胺的释放在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已被注意到,可以在治疗中使用少许的精组胺制剂(hydrosysin)。 4.其他相关因素 以往的研究已发现,性激素营养、过去泌尿系感染史、紧张程度、精神因素、过敏性和性生活等等,都是引起前列腺炎的潜在因素。在下述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中,欧美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国内尚缺系统性研究。 (1)年龄:许多研究发现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年轻的男性高于老年男性。最近有人发现前列腺炎可见于20岁前的少年。但也有研究发现高龄患者多于年轻者很可能是由于高龄者有前列腺肥大症,两者症状相似性而被误诊所致。 (2)种族:美国白人和黑人,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3)地区:美国于1990~1994年的一篇统计发现美国南部的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是东北部的2倍。是否由于气候因素或性活跃因素使然?由于前列腺炎的定义和治疗的各方面的不统一性,关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无法得到满意解释。 (4)性活动力:有研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他们具有较长的性生活间隔和比较少的性生活次数。更多的研究表明不洁性生活是重要因素。但也有研究。通过Internet网作提问式调查发现性生活不是引起前列腺炎的影响因素。 (5)前列腺活检:前列腺的感染是前列腺活检的一种并发症。目前一篇研究发现:对491例经直肠活检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d持续1周明显优于1次/d同样疗程。留置导尿管和糖尿病并发症是前列腺活检后前列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6)前列腺充血:前列腺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充血,特别是被动充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非感染性、非微生物性长时间充血,能形成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充血常见于下列几种情况:①性生活不正常,性生活过频,性交被迫中断,或过多的手淫,都可使前列腺不正常充血。但性生活过度抑制,也会产生长时间被压抑的兴奋,造成被动充血。②直接压迫会阴部,骑自行车、骑马、长时间久坐等都可使前列腺充血,尤其骑自行车为著。③饮酒,饮酒能使生殖器官充血及引起性兴奋。④按摩过重,前列腺按摩时手法过重或过于频繁等均可使前列腺充血,可属医源性充血。⑤感冒受凉,前列腺有丰富的α-肾上腺受体,在受凉之后,能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导致尿道内压增加,妨碍排泄,前列腺也因收缩而妨碍排泄,产生郁积性充血。 (7)对某种病毒的过敏反应亦可导致炎症。 (8)心身健康方面的因素:有人说这个因素高达50%。 (二)发病机制 在前列腺炎患者中仅5%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无感染证据的患者中,一部分患者前列腺分泌物白细胞增多。这些证据表明前列腺内的炎症反应(虽然无感染)是引起前列腺炎症状的原因。其他的一些前列腺炎患者甚至没有炎性改变。Brunner的研究显示有前列腺炎症状的患者中,有炎症表现和无炎症表现分别占64%和31%。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导致部分或整个前列腺明显炎症,大致分3个阶段:①充血期:后尿道、前列腺管及其周围间质组织表现充血、水肿及圆细胞浸润,有成片分叶核粒细胞。腺管上皮细胞时有增生及脱屑。②小泡期:炎症继续发展,前列腺管和小泡水肿及充血更明显,前列腺小管和腺泡膨胀,形成许多小型脓肿。③实质期:微小脓肿逐渐增大,侵入更多的实质和周围基质,这种情况以葡萄球菌感染较多见。 单纯的急性前列腺炎而不伴有任何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表现的并不常见,只占前列腺炎的13.1%~20%,大多数病例是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 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约占8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属、沙雷菌。革兰阳性菌除肠球菌外很少致病。此外,淋球菌、结核菌、真菌、滴虫亦可导致相关的前列腺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等,对前列腺炎的致病作用目前尚有争议。淋菌性前列腺炎发病近年有逐渐增加趋势。

  • 可能疾病: 尿道炎 尿道肉阜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男性尿道癌 非淋菌性尿道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泌尿

推荐医生更多

田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圣贝中西医性病科

刘梅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圣贝中西医性病科

戴华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圣贝中西医性病科

李兴春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圣贝中西医性病科

李峰 副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江城牛皮癣医院

黄国东 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医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