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切除后的影响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乙状结肠切除后可能引起术后肠梗阻、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吻合口漏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1.术后肠梗阻
术后肠梗阻可能由于肠道血供不足、手术损伤或粘连引起,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停止排便和排气。严重时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需紧急处理。
2.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通常由血管结扎不全或缝合不当所致,可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加剧。若出血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心率加快等症状,需要立即输血并行二次手术止血。
3.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源于细菌污染、伤口保护不当等原因,与术后机体免疫状态下降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部压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重症感染可能导致脓毒症,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4.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由于结肠壁两断端对合不良,导致消化液渗出至腹腔内。典型表现为术后早期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及肠鸣音减弱,严重者可引发腹膜炎,需及时穿刺引流或再次手术修复。
5.尿潴留
尿潴留多因麻醉影响膀胱神经功能或术后切口疼痛引起排尿困难。患者可能会经历尿频、尿急但无法排尿的情况,长时间未排尿会导致膀胱扩张和不适感,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或听流水声缓解。
术后应密切监测排泄情况,避免进食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肠梗阻风险。

2024-03-08 16:0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梗阻

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常见的有胆石性肠梗阻、肠石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小儿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神经性肠梗阻、妊娠合并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等。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