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肝吸虫病的治疗
补充说明:肝吸虫病的治疗
a******W 2021-08-30 17: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肝吸虫病的治疗可以考虑熊去氧胆酸治疗、吡喹酮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联合疗法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熊去氧胆酸治疗
熊去氧胆酸通过口服给药,通常为每日剂量,可促进胆汁分泌及胆管运动,改善肝脏功能。此药物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适用于肝吸虫引起的轻至中度肝损害。
2.吡喹酮治疗
吡喹酮通常分几日服用,每次剂量依医嘱而定,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神经系统,引起痉挛、麻痹直至死亡。本品对多种蠕虫有高度选择性,能迅速杀死血吸虫成虫,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3.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一般空腹口服,成人常用量每日一次,连服三天;儿童用量酌减。本品可使虫体肌肉发生持续性的强烈收缩,最终导致虫体死亡。对于囊尾蚴有效。
4.甲苯咪唑
甲苯咪唑通常空腹服用,具体用法和剂量需遵照医生指导,通常为一至两天。此药能够抑制寄生虫生长,从而起到驱虫的作用。
5.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联合疗法
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联合使用时应遵循医生处方,在特定周期内按推荐剂量同时或交替服用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旨在增强驱虫效果并减少耐药性产生。适合于复杂感染病例或预防复发。
患者在接受肝吸虫病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淡水鱼虾。此外,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24-02-13 05:5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多年。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