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肾性尿崩症> 什么是肾性尿崩症

精选回答(1)

孙国辉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肾内科疾病

提问

肾性尿崩症是一种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多尿、口渴和脱水。
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激素,它通过作用于肾脏集合管细胞上的受体来减少尿液中的溶质含量。当肾脏对这种激素不敏感时,就会出现大量排尿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夜尿频繁以及体重下降等。患者可能会因为频繁的小便而感到不适,尤其是在夜间,这可能影响睡眠质量。此外,由于身体失去过多的水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脱水的症状,如口干、皮肤干燥、头晕等。
诊断肾性尿崩症通常需要进行血浆渗透压测定、尿渗透压测定、抗利尿激素水平检测等实验室检查。这些测试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的尿液是否异常稀释,以及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治疗肾性尿崩症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多尿和脱水。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氯化钠溶液、使用加压素类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等。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肾性尿崩症,如中枢性尿崩症,可能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高盐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2024-09-06 14: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肾性尿崩症 (继发性或不完全性抗ADH性尿崩症,家族性肾性尿崩症,肾原性尿崩症,遗传性或原发性抗垂体后叶素性尿崩症 )

尿崩症是指血浆ADH正常或增高的情况下,肾脏不能浓缩尿液而持续排出大量稀释性尿液的病理状态,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功能异常性疾病。这种过量摄水和低渗性多尿的状态,可能是由于正常生理刺激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所致。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是一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表现为多尿、烦渴及持续性低张尿。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