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宝宝的肚子鼓鼓的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小宝宝的肚子鼓鼓的可能是腹壁肌肉发育不全、吞入过多空气、乳糖不耐受、慢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腹壁肌肉发育不全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腹壁肌肉发育不全,使腹腔内脏器容易向外突出,从而引起腹部膨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穿戴弹性束腹带进行压迫和支撑,促进腹肌恢复力量。
2.吞入过多空气
如果宝宝吃奶时吸入大量空气,会导致胃肠道气体积聚,进而出现腹部膨胀的情况。此时可以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降低,无法完全消化吸收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乳糖,导致乳糖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进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制剂来改善症状,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4.慢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是指一段肠管长时间堵塞,影响了食物和液体通过肠道的速度,当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时,就会在局部发生膨胀,形成一个充满气体和液体的囊袋,即腹部包块。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治疗慢性肠梗阻的主要方法,例如肠粘连松解术、肠扭转复位固定术等。
5.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的疾病。由于神经节细胞缺失,肠道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导致大便不能及时排出,残留在近端结肠内,逐渐形成巨结肠。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进行缓解,但需谨慎使用,以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曲线,以确保其体重增长符合预期。必要时,应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婴儿的腹部状况,以及血液乳糖水平检测以排除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

2024-02-04 19:5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梗阻

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常见的有胆石性肠梗阻、肠石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小儿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神经性肠梗阻、妊娠合并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