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纤维蛋白原>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由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药物副作用、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对于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2.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由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影响机体对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代谢。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有助于改善贫血状态,进而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亚铁片补铁。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类、奎宁等通过干扰纤维蛋白原的合成或稳定性来降低其浓度。如果发现药物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则应咨询医生考虑更换药物种类。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可能会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4.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针对肝硬化的治疗包括优化饮食结构和控制酒精摄入量以及应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
5.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时,由于蛋白质大量丢失而引起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治疗肾病综合征通常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龙片、甲泼尼龙片等调节免疫反应和抑制炎症。
建议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情况。

2024-04-11 12:46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团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血液科

提问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由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药物副作用、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对于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进行替代治疗。
2.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由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补充铁剂和蛋白质可以帮助改善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症状。例如,患者可适当食用红枣、木耳、菠菜等食物。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进而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正常代谢,导致其浓度降低。针对药物引起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并咨询医生更换其他非抗凝药物。
4.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因为肝脏是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合成器官之一。如果是肝炎引起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则需积极控制肝炎病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5.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会导致纤维蛋白原通过尿液丢失,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肾脏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如氢片、醋酸龙片等,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改善肾功能。
建议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凝血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情况。

2024-04-22 08: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