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 双腿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双腿肌肉萎缩可能是由神经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脊髓前角病变、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肌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神经源性肌萎缩
神经源性肌萎缩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当大脑、脊髓或周围神经受损时,神经信号传递受阻,无法有效地触发肌肉收缩。神经源性肌萎缩的治疗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以及针对基础疾病的特定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或抗痉挛药。
2.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是指由于长期不使用导致肌肉逐渐减少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瘫痪、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中。废用性肌萎缩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例如被动活动关节、按摩肌肉等。
3.脊髓前角病变
脊髓前角病变可能导致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肌肉萎缩。这是由于脊髓前角受到压迫、感染或其他损伤的影响,影响了神经信号从大脑到肌肉的传输。对于脊髓前角病变引起的肌萎缩,可以考虑营养支持疗法,如维生素B族和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4.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
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可遵医嘱使用利鲁唑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延缓病情进展。
5.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会导致横纹肌出现炎症和坏死,进而引发肌肉无力和萎缩。这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的肌肉组织。多发性肌炎的治疗通常包括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泼尼龙注射液和环磷酰胺注射液。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肌肉活检和血液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加重肌肉萎缩的症状。

2024-04-04 04: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脊髓前角病变

脊髓前角病变是脊髓灰质炎的表现。

  • 症状起因:病因: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viru)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1.抵抗力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3%甲醛、0.1mmolL盐酸及(0.3~0.5)×10-6余氯可迅速使之灭活,但在有机物存在时可受保护。加热至56℃30min可使之完全灭活,但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在室温中可生存数日。对紫外线、干燥、热均敏感。在水、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氯化镁可增强该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故广泛用于保存减毒活疫苗。2.抗原性质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型特异性抗原,一种为D(dene)抗原,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corele)抗原,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含C抗原的病毒为缺乏RNA的空壳颗粒,无传染性。病毒在中和抗体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转变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细胞的能力。加热灭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为含有C抗原的病毒颗粒。应用沉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天然D抗原及加热后的C抗原。3.宿主范围和毒力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猴及猩猩均为易感动物。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胞质内复制,同时释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毒株,在实验室内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称为疫苗株。疫苗株仅当直接注射到猴中枢神经系统时才能引起瘫痪,而对人神经细胞无毒性。疫苗株病毒,特别是Ⅲ型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可突变为具有毒性的中间株。对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鉴别方法是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原先存在于肠道内的其他肠道病毒(柯萨奇和埃可病毒等),可对口服疫苗株病毒产生干扰现象,使之不能定居于肠黏膜上及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

  • 可能疾病:脊柱脊髓伤  脊髓缺血  小儿脊髓损伤  糖尿病性神经病  

  • 常见检查: 脑脊液的化学检查  脊柱MRI  

  • 就诊科室:神经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